07常见文言虚词用1法(sk).ppt

  1. 1、本文档共8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常见文言虚词用法 其 用作代词,又分以下几种情况: 1. 第三人称代词。 可代人、代事物,用在名词之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她的”、“它的”(包括复数)。最需要注意的是,“其”无论代人,还是代事物,它都属于“人称代词”。例如: 2. 第三人称代词。 一般代人,常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等于“名词+之”。“之”取消主谓短语的独立性,使其在句中充当主语或宾语。应译为“他”、“她”、“它”,不能加“的”。例如: 3. 活用为第一、第二人称代词。可用作定语或小主语,视句意译为“我(自己)”或“我的”、“你”或“你的”。例如 4.指示代词。可译为“这”、“这些”、“那”、“那些”等。例如: 用作副词。 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测度、反诘、婉商、期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助词配合,视情况可译为大概、难道、还是、可要等,或省去。? 1. 表示测度语气,可译为“大概”、“恐怕”等。 2. 表示反诘语气,同“岂”,可译为“难道”等。 用作连词。 作连词用时,通常放在句首,或表假设,可译为“如果”、“要是”;或表选择,可译为“还是”。例如: 用作语气助词,无实际意义,一般不译。? 1.? 用于句首。例如: 其雨其雨,杲杲gǎo出日。(《诗经·伯兮》) ——雨啊,雨啊,明亮的太阳出来了。? 2. 用于句中。例如: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诗经·邶风·静女》) ——娴静的姑娘撩人爱,约我城角楼上来。? 3.? 用于句尾。例如: 夜如何其?夜未央。(《诗经·庭燎》) ——夜间到了什么时候?已到半夜。 (4)輮使之然也。(《劝学》,代物,作兼语) ——这是因为人工使它弯曲成这样。 “之”指人,形式上是第三人称,实际上指说话者自己,即第一人称。可译为“我”。 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 ——你要可怜我而使我活下去吗? “之”指人,形式上是第三人称,实际上指听话人,即第二人称。可译为“你”、“您”。 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触龙说赵太后》) ——希望趁着我没死就(把他)托付给您。 矣 语气助词 1.用于陈述句尾。或助肯定语气,有的可译为了,有的可不译;或助已然语气,说明事情已实现,可译为了;或助将然语气,说明事情将要实现,可译为了。 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我曾经整天的思考。 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赤壁之战》)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伶官传序》)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项脊轩志》) 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赤壁之战》) 2.用于感叹句。助感慨、讽刺、赞颂语气,可译为了””啊。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呜呼,烈矣!(《谭嗣同》) 3.用于祈使句,助请求、劝勉、禁止语气,可译为吧。 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毛遂自荐》) 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信陵君窃符救赵》) 4.用于疑问句末,助疑问语气。 年几何矣?(《触龙说赵太后》) 乎 1.用作语气助词。 (一)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 几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 岂有相公此时出见客乎?(《报刘一丈书》) 欲安所归乎?(《赤壁之战》) (二)表测度语气,可译为吧。 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 (三)用于感叹句,可译为啊””呀等。 呜呼!熟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 (四)用在句中的停顿处。 胡为乎遑遑何之?(《归去来辞》) 2.用作介词 ,相当于于。 生乎吾前……(《师说》) 此外,可作词尾。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 则 1.用作连词,可表示多种关系。 (一)表示承接关系。一般用来连接两个分句或紧缩复句中的前后两层意思,表示两件事情在时间上、事理上的紧密联系。可译为就””便,或译为原来是””已经是。例如: 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鸿门宴》)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劝学》)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石钟山记》) 子灿寐而醒,客则鼾睡炕上矣。(《大铁椎传》) (二)表示假设关系。有的用在前一分句,引出假设的情况,相当于假使””如果;有的用于后面的分句,表示假设或推断的结果,相当于那么””就。例如: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 (三)表示并列关系。这种用法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则连用,每个则字都用在意思相对、结构相似的一个分句里,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不是表示两个词之间)。可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