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欧美中国艺术史研究中的一些语言问题_0.docVIP

试论欧美中国艺术史研究中的一些语言问题_0.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欧美中国艺术史研究中的一些语言问题_0

试论欧美中国艺术史研究中的一些语言问题   当我们对一门学科进行 研究 时,不可避免地要深悉本学科的知识,按照福柯的 理论 ,「知识乃是话语的总和」,其中「语言不仅是知识的载体,而且还是知识的根本」1。二十世纪,语言学理论得到空前 发展 ,尽管各种不同的语言学观点仍处于辨争之中,但语言在研究过程中的重要性已被学者达成共识。事实上,在美术史研究领域,古典语言知识一直是传统 艺术 史研究的工具,许多艺术史家均受过严格的古典语言学训练,他们的研究 方法 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从语言学发展而来的2。本文关注的是,在欧美 中国 美术史研究中,欧美学者在跨文化的美术史研究中又会遇到哪些语言 问题 并试将之解决的。   Susan Bush在她的《中国早期画论》中就指出,「当然,在理解和研究中国早期画论时,我们会遇到许多包括如何理解中国古代汉语的困难,尤其是当我们在面对一个历经前年、其词义经过不断演变的辞汇。而且,因为画论不仅记录事实和现象,而且要 分析 、评估、分类及理解这些记录,这已经不仅是个语言问题。中国的思维和理解阐释系统是建筑在一个完全不同于西方的文化基础之上的,这些,我们必须予以考虑。」3Bush的这段话至少揭示出两个问题。一,欧美中国美术史学者在理解中国典籍时会遇到很多困难;二理解语言必须要了解语言所依托的文化。这两个问题的具体内涵又是甚么呢? 一   首先,我们着重来看一下当欧美学者在理解中国典籍时会遇到哪些困难以及他们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阅读译著是欧美学者阅读中国艺术典籍的一种方式。例如,中国古代画论中的重要篇目均有译著:埃克(William Acker)翻译了《历代名画记》,索柏(Alexander Soper)翻译了《唐朝名画录》及《图画见闻志》,班宗华(Barnhart)翻译了《宣和画谱》以及部分《画继》,时学颜(Hsio-yen Shih)翻译了裴孝源的《贞观公私画录》等等,译著本身存在的问题也成为学者们理解原文时常常遇到的障碍。第一,由于不同语言之间的语词并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译文的语意与原文相比,总显示出一定的模糊性。如,social sciences,在汉语中,译作「 社会 科学 」。根据 现代 汉语的用法,「社会科学」包括除 自然 科学和 应用 科学以外的一切科学,也包括 英语 所说的the humanities──语言、文学、 哲学 等学科。英语中的social sciences概括的范围较小,包括 政治 学、 经济 学、 历史 学(历史学有时被列为人文科学)、社会学等,即一切研究人类社会尤其是社会组织和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的学科4。事实上,西方中国美术史论译著中,译者也往往找不到一个十分合适的词相对应中文语词。喜龙仁(Osvald Sirén)在《早期中国绘画史》中就阐述了国外学者对「六法」之「气韵生动」译法不同的评介。如Giles将之译为「Rhythmic Vitality」,而Okakura将之译为「 The Life Movement of the Spirit through the Rhythm of Things」5,于是,往往一些译者就采用如林语堂在他的著作《中国艺术理论》中阐明的方式去译一些辞汇,「我特别要强调,西方翻译家经常拆中国象形文字,习惯于将词分音节的拼写。这些翻译与中国辞汇的本意相去甚远:shen-ch’i(神气),形容词,自以为是;shen-ch’ing(神情),名词,面部表情;ch’i-hsiang(气象),名词,外观,旁观者的印象;ku-ch’i(骨气),名词,人格的力量,人的意志力和勇气;ch’ich-wan(千万),副词,等等!」6这种译法虽然不容易出错,但是不熟悉古代汉语的欧美学者却难以理解语句的意思。 第二,误译。邵宏先生在研究中表明,「西人如喜龙仁初译『画品』为Classifications of Painting ,皆因文本未通,不明语境而误译。谢赫所言之『画』实为『画人』,而非『画作』,如同《诗品》之『诗』,实指『诗人』而非『诗作』。后有威廉姆.埃克改译为Classifications of Painters,未失原意,并匡正西译之讹。」7   阅读原著是部分欧美学者阅读中国典籍的另一种方式。而且阅读原著是研究者了解中国典籍最行之有效的方式。John A. Pope在评论一位美国艺术史家研究中国美术史的工作时,他强调了运用中国语言研究中国美术史的重要性。他这样评论到「他似乎忘记了当他从事欧洲艺术史的研究时,他运用了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和碑铭研究学家的成果,而这些研究者们长期致力于重构人类背景、艺术赖以繁荣的框架和审慎研究者们的思考。他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作为一名古典艺术的学生,他一直在运用希腊语和拉丁语在工作,研究义大利艺术要运用义大利语阅读,研究德国艺术要运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1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