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大师马金凤-不老的“金凤凰”.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豫剧大师马金凤-不老的“金凤凰”

豫剧大师马金凤:不老的“金凤凰” 豫剧大师马金凤:不老的金凤凰  昵称剧坛寿星,美誉洛阳牡丹。她因豫剧而年轻,豫剧因她而璀璨。她拥有四代观众,她寄托着五大名旦的历史牵挂。马派艺术溪成河,河成江,江成海,她仍然在挂帅,她演绎着九十登台的梨园神话,她是不老仙   今年9月底,90高龄的马金凤走上领奖台时,第二届中国豫剧节组委会为她宣读以上领奖词。与她共同分享豫剧艺术终身成就奖论文联盟www.LWlm.Com这一殊荣的,是同为83岁高龄的台湾豫剧皇后张岫云。   这是马金凤今年的第一个终身成就奖,却不是唯一一个。在10月15日的第12届中国戏剧节开幕式上,马金凤先生再次赢得最高荣誉奖终身成就奖。这位在豫剧舞台上活跃了83年之久的艺术大师,依然在为豫剧的传承而忙碌着。   当《经济》记者敲开马老师所在的北京商务会馆的房门时,她刚刚午睡醒来,乐呵呵地握住了记者的手,高兴得像个孩子,没有一点架子,非常亲切。   洛阳出金凤 老舍是戏迷   早期的豫剧名角儿多出身寒门,穷苦人家的孩子去学戏,似乎是较好的出路。从小出生在苦艺人家里的马金凤本名崔金妮,她从六岁开始,就跟着父亲唱河北梆子,因为小有名气而被老乡称为七岁红。   不像现在,那时候都是因为家庭困难才学戏的。家里无田无地,也没有家,我伯父他们都是搞文艺的。六岁登台唱河北梆子;七岁唱红;八岁时拜豫剧名演员马双枝为师,开始学习豫剧;九岁时为了给奶奶治病被卖入戏班,同年被继父赎出后为了报答恩情,改姓马;十四岁开始正式登台演唱豫剧,通过《老征东》、《对花枪》等剧目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   我先学的河北梆子,武打戏比较多一点,咱这个豫剧,唱功戏比较多。这就对演员的嗓子有很高的要求,马金凤说刚开始她其实是没嗓子的,为了练出金嗓子,颇经历了一番痛苦。她练腔从不懈怠,每天坚持站在田地里吊嗓,九年如一日,才有了现在的明亮圆润的嗓音。   尽管求生存是马金凤最初走上这条道路上的初衷,能激励她在这条艺术道路上走得如此坚实的则是她的双亲。当父亲崔合利因贫穷潦倒离世后,母亲便带着她在父亲的坟墓前许下诺言,一定要让她练成一副好嗓子,于是每天趁太阳升起之前叫醒她,因为有内行人指点只有迎着早上的太阳练习,才能练出好嗓子。   可怜天下父母心,马金凤没有辜负母亲的美好愿望,坚持练戏,直到现在仍然早晚坚持练功。精湛的表演艺术和金嗓子使她的风格呈现出明亮、朴实、圆润、甜美的特色。   成名后的马金凤,被誉为洛阳牡丹。老舍先生看过她的演出后,曾写诗赞美:大众喜颜开,洛阳金凤来,打朝嘲笑谑,挂帅多风雷。歌舞全能手,悲欢百练才。长安春月夜,鼓板绽红梅。   在马金凤的众多戏迷中,老舍先生也只是其中的一抹色彩。能得到普通群众的喜爱,让马金凤感到很自豪。我这唱一辈子没有唱烦过,我学戏的时候都是在农村唱戏,搭高台子。从小老师教导的就是,唱戏是唱给观众听的,观众要求你唱多少,你就得唱多少,不能说高兴不高兴啊,就不唱了,那不行。那时候有台口(演出任务),三天一个台口,四天一个台口,今年把明年的合同都给签好了。即使同一天内,跑去两三个地方唱戏,也是常有的事儿。   看看马金凤,一辈子不生病   在83年的舞台生涯中,马金凤拥有四代戏迷的喜爱,特别到现在,许多80后、90后也很欣赏他们心目中的马奶奶。许多戏迷在网络贴吧中盖高楼(跟帖数量多),自发为马金凤健康长寿祈福。我这一门戏年轻人都比较喜欢,像秦香莲之类的苦情戏,现在好多小青年不喜欢,我这个戏又能唱,又能表演,年轻人比较能接受。马金凤讲的这门戏便是《穆桂英挂帅》,而她这一辈子演的最多的戏,就是杨家将,这成了她最为标志性的代表剧目。   懂昆曲也懂京剧的马金凤把豫剧看成是最贴近普通大众的,她认为,民众喜欢看豫剧是因为好懂,能听得懂也能看得懂,普通群众看京剧或者别的剧种,多少都有点费劲,豫剧的戏词比较大众化,不像昆曲京剧那样很多文词。 马金凤还指出:豫剧跟别的剧种不太一样的地方是,它都是大段唱,每个演员出来都唱一大段,不像别的剧种三言两语、表演多、舞蹈多,咱们山东、河南都喜欢大段唱,山东有山东调,河南有河南调,同是一个系,但是唱起来却是丰富多彩的,群众都很喜欢。    群众喜欢马金凤的戏,还不得不提这样一件事。我们河南那流传这样一句话,看看马金凤,一辈子不生病。一是因为我母亲演的戏,悲剧的比较少,精气神都很好,很鼓舞人。再一个原因是,正好有一个小故事,马金凤的大女儿马浦对《经济》记者讲起这个典故的由来,那时候她去河南巩县演出,有一个老太太久病不起,她听说我母亲要去演出,就想看,她的儿女满足了这个要求,结果看完之后,她的精神一下子好起来,回家以后能下地活动了,这个事情就成了奇迹。   这是真事,马金凤很高兴地向记者说,当时她卧床不起,都准备后事了,儿女也很孝顺带她来看戏。看完一场以后,她就不回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1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