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滩)”:究竟用“难”还是用“滩”好.docVIP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滩)”:究竟用“难”还是用“滩”好.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滩)”:究竟用“难”还是用“滩”好miáo mó】之词,抽象空洞,若用在下句根本就不能与上句的“滑”字形成相应的对仗;其二,段氏既然道出“涩滑二境”,即表明他本来认为“涩”与“滑”是相对的,但他又说“难与滑对”,而且“可谓工绝”,前后显然自相矛盾,难以成立。由此可见,段氏等人的观点并不能自圆其说;“难”字用在该句中也并不妥帖和恰当。 其实,该句用“滩”字更好。人们通常之所以舍弃“滩”字,是因为忽视了它的一个特殊古义,“滩”字在中古时期除了“水滩”“滩涂”“滩岸”等常见义项外,还指水的奔流。我们可以从宋人编撰的两部韵书中找到佐证。北宋时期陈彭年等人在《广韵·翰韵》中曰:“滩,水奔。”稍晚,北宋丁度等人在《集韵·换韵》中曰:“滩,水奔流貌。”另外,还可以从唐诗中找到使用“滩”字此义项的大量其他例句,如岑参《初至犍为作》诗云:“山色轩槛jiàn内,滩声枕席间。”杜牧《龙丘途中二首》诗云:“水色绕湘浦,滩声怯建溪。”元稹《遣行十首》诗云:“稻花秋雨气,江石夜滩声。”杜甫《送韩十四江东觐省》诗云:“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贾岛《题童真上人》诗云:“江上修持积岁年,滩声未拟住潺湲。”如此等等,不胜枚举。诗中“滩声”“滩响”等词的意思就是指水流淌的声音。了解了“滩”字的这个含义,就为我们理解《琵琶行》该诗句中为什么应该用“滩”字提供了一把钥匙。基于上述,可以很容易地诠释由“滩”字收尾的这句诗。所谓“幽咽泉流冰下滩”,就是说呜咽着的泉水在冰下奔流,水声为冰层所隔,所以听起来是“幽咽”的。此外,若从修辞的角度看,“滩”和“滑”皆为描摹之词,生动形象,正可以形成对仗。而如果用“难”字,则不伦不类,无法与上句中生动形象的“滑”字形成对应。 鉴于上述,我们可以推定,白诗此句末尾所用之字应该是“滩”而不是“难”。 另外一: 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间关:鸟鸣声。滑:形容乐声宛转流畅。冰下难:以泉水在冰下流动受阻形容乐声艰涩低沉、呜咽断续.这句的意思就是,琵琶声一会儿像花底下宛转流畅的鸟鸣声,一会儿又像水在冰下流动受阻艰涩低沉、呜咽断续的声音。《琵琶行》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秋,时白居易四十五岁,任江州司马。白居易在元和十年以前先是任左拾遗,后又任左赞善大夫。元和十年六月,唐朝藩镇势力派刺客在长安街头刺死了宰相武元衡,刺伤了御史中丞裴度,朝野大哗。藩镇势力在朝中的代言人又进一步提出要求罢免裴度,以安藩镇的“反侧”之心。这时白居易挺身而出,坚决主张讨贼,认为否则国将不国。白居易这种主张本来是对的,但因为他平素写讽喻诗得罪了许多朝廷的权贵,于是有人就说他官小位卑,擅越职分。再加上有人给他罗织罪名,于是贬之为江州司马。江州的州治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司马是刺史的助手,听起来也像是不错,但实际上在中唐时期这个职位是专门安置“犯罪”官员的,是变相发配到某地去接受监督看管的。这件事对白居易影响很大,是他思想变化的转折点,从此他早期的斗争锐气逐渐销磨,消极情绪日渐其多。   《琵琶行》作于他贬官到江州的第二年,作品借着叙述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和她的凄凉身世,抒发了作者个人政治上受打击、遭贬斥的抑郁悲凄之情。在这里,诗人把一个倡女视为自己的风尘知己,与她同病相怜,写人写己,哭己哭人,宦海的浮沉、生命的悲哀,全部融和为一体,因而使作品具有不同寻常的感染力。   诗前的小序介绍了长诗所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琵琶女其人,和作者写作此诗的缘起,实际上它已经简单地概括了后面长诗的基本内容。左迁:指降职、贬官。湓浦口:湓水与长江的汇口,在今九江市西。京都声:首都长安的韵味,一方面指曲调的地域特征,一方面也是指演技高超,非一般地方所有。善才:唐代用以称琵琶演奏家。命酒:派人整备酒宴。悯然,伤心的样子。恬然:安乐的样子。迁谪意:指被降职、被流放的悲哀。作者说他被贬到九江一年来,每天都很快乐,只有今天听了琵琶女的演奏,才勾起了他被流放的悲哀。这种说法是写文章的需要,读者当然不会相信他。长句:指七言古诗。   《琵琶行》全诗共分四段,从“浔阳江头夜送客”到“犹抱琵琶半遮面”共十四句,为第一段,写琵琶女的出场。其中的前六句交代了时间,这是一个枫叶红、荻花黄、瑟瑟秋风下的夜晚;交代了地点,是浔阳江头。浔阳也就是今天的九江市;浔阳江头也就是前边序中所说的湓浦口。交代了背景,是诗人给他的朋友送别。离别本身就叫人不快,酒宴前再没有个歌女侍应,当然就更加显得寂寞难耐了。这里面“主人下马客在船”一句句法稍怪,其意思实际是主人陪着客人一道骑马来至江边,一同下马来到船上。“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这里的景色和气氛描写都很好,它给人一种空旷、寂寥、怅惘的感觉,和主人与客人的失意、伤别融合一体,构成一种强烈的压抑感,为下文的突然出现转

文档评论(0)

185****7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