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质工程专业认识实习-秭归地区课件
地质工程专业认识实习
目录
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396832699 一、黄花、雾渡河、下牢溪线路实习计划 PAGEREF _Toc396832699 \h 2
HYPERLINK \l _Toc396832703 点位1:雾渡河城区以北约2km处 PAGEREF _Toc396832703 \h 2
HYPERLINK \l _Toc396832704 点位2:雾渡河城区兴山方向约0.5km处 PAGEREF _Toc396832704 \h 3
HYPERLINK \l _Toc396832705 点位3:雾渡河城区以南3km处 PAGEREF _Toc396832705 \h 5
HYPERLINK \l _Toc396832706 点位4:出宜昌,走三峡大坝高速一会,出高速往夷陵区走,大约1公里 PAGEREF _Toc396832706 \h 8
HYPERLINK \l _Toc396832707 点位5:前往黄花金钉子剖面 PAGEREF _Toc396832707 \h 8
HYPERLINK \l _Toc396832708 点位6:金狮洞风景区 PAGEREF _Toc396832708 \h 11
HYPERLINK \l _Toc396832709 点位7:前往三峡人家 PAGEREF _Toc396832709 \h 11
HYPERLINK \l _Toc396832710 二、泗溪、坝区、链子崖线路实习计划 PAGEREF _Toc396832710 \h 12
HYPERLINK \l _Toc396832711 点位8:四溪向王洞村西南500米处(车直接开向景区门口)泗溪震旦系—寒武系地层观察 PAGEREF _Toc396832711 \h 12
HYPERLINK \l _Toc396832712 点位9:泗溪公园迷宫泉(泉水观测点) PAGEREF _Toc396832712 \h 14
HYPERLINK \l _Toc396832713 点位10:秭归港西北约500m处长江库岸(注:大巴车可停秭归港停车场) PAGEREF _Toc396832713 \h 16
HYPERLINK \l _Toc396832714 点位11:九畹溪与长江汇合处, PAGEREF _Toc396832714 \h 16
HYPERLINK \l _Toc396832715 点位12:链子崖和新滩 PAGEREF _Toc396832715 \h 17
HYPERLINK \l _Toc396832716 三、兴山县两河口—建阳坪—南阳镇—神农架线路 PAGEREF _Toc396832716 \h 20
HYPERLINK \l _Toc396832717 点位13:高岚河电站 PAGEREF _Toc396832717 \h 20
HYPERLINK \l _Toc396832718 点位14:建阳坪—灵老爷明洞—南沱湾 PAGEREF _Toc396832718 \h 21
HYPERLINK \l _Toc396832719 点位15:南阳镇服务站附近 PAGEREF _Toc396832719 \h 23
一、黄花、雾渡河、下牢溪线路实习计划
黄陵背斜位于扬子地台上扬子台褶带的东缘。背斜西边为姊归复向斜、东边为当阳复向斜,三者轴互相平行,方位近南北向。背斜本身为一弯隆构造,核心部分由前震旦系结晶杂岩组成,两翼西陡东缓,依次由震旦系到侏罗系地层组,成此间大都呈连续的整合或假整合接触,角度不整合出现在震旦系和前震旦系之间,自翌系和老地层之间。是我国南方著名的标准地层剖面。 本区一直是地质学家众矢之的,多方面的研究已经相当深入,关于黄陵背斜的形成时期,目前意见尚不统一。对黄陵背斜的发展特点论及者较少,本文仅就黄陵背斜的形成和发展谈些粗浅认识,供今后进一步研究参考。 中条运动使早元古代及其以前的岩系全部褶皱变质。中及晚元古代时,本区继续上升、隆起。根据航磁资料,黄陵背斜正位于变质基底的开县一一黄陵东西向隆起带上。这一地质背景为黄陵背斜在漫长的地质时期地发展奠定了基础。 黄陵背斜在显生域时期地发展演化,大体可分为加里东、印支、燕山和喜山四个相对激化期,以及相间的相对稳定期。
长江三峡地区地质略图
点位1:雾渡河城区以北约2km处
内容:观察河谷、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