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与阅读教学.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对话与阅读教学要点

对话与阅读教学 “对话、平等对话、多重对话……”已经成为阅读教学的时尚用语,它们蕴涵新的教学理念,反映新的价值追求,提倡新的教学策略。“对话”并不是高深理论。仅从字面上看,就可以揣摩它们是较为明确的教学行为——互为陈述、互为补充、互为启发、互为质疑、互为辩论……所以,“对话”较之“人文性、素养、过程、语感”等时尚语文课程用语,似乎更有一些可操作特点,好像并不太难掌握。 但是,有些话语可能是因为太明白,而就容易做得太简单、太肤浅。本文试就阅读教学中的“对话”作些探讨,就教于大家。 一、“对话”是现代教育的新理念 平等对话,从一般教育学意义上讲,是以民主教育思想作基础,实现民主价值为目的的教育新理念。当今世界,许多国家都提倡采用“对话”开展价值教育和学科教育。例如,“瑞典教育部门非常强调将‘对话’作为民主教育的基本方式” ,因为“民主社会允许个人表达见解,但是表达见解不应该是‘独白’,而应是‘对话’。‘对话’和‘关系’是民主价值观念的支柱” 。“对话应该是平等的,即对话的双方都应该有均等的机会让自己说,也让别人说,采取的方式是和风细雨的,而不是暴烈横蛮的” 。“对话应是反思的,即对话双方都应该有理有据地申诉自己的看法,同时仔细地思考别人的看法,胡搅蛮缠和东扯西拉不属于这种对话”。 “在瑞典学校中并无专门的民主教育学科”,瑞典学者认为,“最好的办法是将学科知识与价值观念相联系,把联系的职责委托给任课教师。要求按照多元文化的理念来营造教学环境,每个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表达不同的观点,欣赏学习上的独立见解和个人立场,鼓励不同的认知风格。” ⑴ 这种理念也曾不同程度地体现在于我们先贤的论述之中。孔子曰:“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述而》)孔子一辈子大多时间是与学生同行,与学生对话,从而实现教学相长。孔夫子在对话中力求平等相待,他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他说:不要以为我稍长你们几天,对话就有所顾忌(“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论语. 先进》)。 这种“对话”与语文学科所说的对话,虽然有一些差别,但更多的是一致性。“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例如提高与培养批判性阅读能力,是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的目标。批判性阅读能力大体有如下表现:在阅读中努力辨别真伪,发现分歧,识别偏向,提出疑问,发现隐含的意思,理解人们对作品的不同的反应,独立作出自己的判断等等。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能区分写实与虚构”;“能区分观点与材料,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对话的态度,则强调“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养科学理性精神”;“注重合作学习,养成相互切磋的习惯”;“乐于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相互切磋中。加深领悟,共同提高”。⑵ 热烈的对话有时就成为辩论。在一段时间里,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常见“正反方辩论”模式。那源自电视节目的辩论,炒作意味过浓。辩论双方非此即彼,绝然对立,只有唇枪舌剑的交锋对抗,难得有理智的对话反思;由抽签决定的立场观念,不是学生的独立见解,而是强加的命题;为求热闹的“正方变反方,反方变正方”,颇有“翻手为云,复手为雨”的不快。真正的辩论,是在阐明观点、讨论分歧;或者是广开言路,寻求复杂问题的创造性解决方案。因此辩论提倡坚持原则、求同存异、集思广益。“正反方辩论”偶尔为之,练练话锋,可能有益;多了,一定是弊大于利。 “平等对话”观念,对我们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我们的一些阅读考试题中,要求学生“尽信书”的例子并不鲜见。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对话,经常受到压制;在公开课上,对话有时又刻意求异,只求表面的轰轰烈烈。有人把《荷塘月色》中的情感为的,把《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被休的原因为刘兰芝的“不孕症”此类随心所欲的理解是很不严肃的,也是违背理解规律的。”那大概就要学生引用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来阐释此字用得如何如何好,如何如何妙。这就是用“概念化认识”强求阅读者就范。 有些被当作测试题本的白话文(时文),本身就存在事实不准、判断有误的语段,如果命题者要求学生按照这样的语段,去作肯定的阐释、发挥,必然给阅读教学带来更大的麻烦。 在语文中考、高考试题中,现代文阅读题信度不高,又最让师生琢磨——这样的例子俯拾即是,而且可以在一些文化较发达的省市高考、中考试题中,轻易找到例证。大量的半通不通的“现代文阅读测试应考练习”,对教学的最大负面影响,就是挤占了自主阅读时间,把十分容易学的现代文弄得难考难学,最后败坏了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