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抗裂防渗方案.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下室抗裂防渗方案精要

混凝土结构地下室抗裂防渗方案 1 前言 目前国内外对地下室结构裂缝的控制尚缺乏系统的研究,是国内建筑业一直以来不断探索的技术难题。为减少或消除地下室渗漏难题,系统分析研究了地下室的裂缝及渗漏原因,并根据该成果中的关键技术,研究形成了包括设计、材料、施工等方面的混凝土结构地下室抗裂防渗工法。 结合设计、材料、施工技术等3方面,提出了防止混凝十结构地下室开裂及渗漏的综合技术措施,可以有效解决地下室结构开裂及渗漏问题。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超长及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地下室工程,也可用于指导一般混凝土结构地下室工程的施工。 3 工艺原理 在设计方面,利用后浇带、膨胀带、滑动层的原理减小超长混凝土结构的收缩应力,控制其裂缝;在材料方面,通过掺加粉煤灰、聚丙烯纤维、外加剂等措施,优化混凝土配合比,降低混凝土水化热,增强混凝土抗裂性能;在施工技术方面,形成包括钢筋、模板、混凝土浇注等系统全面的抗裂防渗综合施工技术,保证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 4 设计及构造要求 4.1后浇带、加强带 1)后浇带按作用分为3种:①后浇沉降带 解决高层主体与低层裙房的差异沉降;②后浇收缩带 解决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③后浇温度带 解决混凝土温度应力。 2)设置及构造包括:①后浇带应设在受力和变形较小的部位,宽度宜为700~1000mm;间距应根据结构及结构约束条件确定,宜为30~60m。后浇带设置还应与施工段划分相结合;在间距允许的情况下,应避免在主楼设置,以利于各工序的穿插和工程进展。②后浇带可做成平缝和企口缝;后浇收缩带结构主筋可不断开,如必须断开时,主筋应焊接连接;沉降式后浇带结构主筋应断开,主筋应搭接,搭接长度≥45d。后浇带部位钢筋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加设附加钢筋。③底板后浇带可设计为下凹式,以减少清理难度,避免该部位渗漏。④后浇带应采用补偿收缩混凝上,其强度等级应比两侧混凝土提高一个等级。 3)浇注时间 后浇带混凝土的浇注时间应按照设计要求确定。如设计无要求时,收缩后浇带混凝土一般在两侧混凝土浇注42d后方可浇注,沉降后浇带混凝土应在相邻两侧结构满足设汁允许的沉降差异后方可浇注。 4)膨胀加强带 ①膨胀加强带分为连续和间歇式两种。连续式加强带同其两侧的混凝土一次连续浇注完成;间歇式加强带的混凝土在前一施工段混凝土浇注后,随相邻的下一施工段的混凝土一起浇注。②膨胀加强带部位混凝土膨胀剂的掺量比其两侧混凝士高,带内混凝土强度比两侧混凝土提高一个等级。加强带的间距应通过计算确定,宜在30~50m。③膨胀加强带宽度一般为2~3m。连续式加强带两侧挂密目钢丝网,网孔直径≤10mm。加强带中钢筋配筋率宜提高10%~15%,伸入两侧混凝土各1m。施工时,先确定膨胀加强带的位置并挂上钢丝网,每隔200mm设置1根竖向?16钢筋予以加固,其上下均应留出≥3cm厚混凝土保护层,钢丝网应与上下层水平钢筋及竖向加固筋绑扎或焊接牢固,加强带构造如图1所示。间歇式加强带施工缝一侧同后浇带的构造,另一侧同连续浇筑的加强带。 4.2止水带 为减少底板部位后浇带清理难度,保证混凝土密实性,底板等水平结构的止水带宜优先选用缓胀型膨胀止水条;其他结构部位宜优先选用钢板止水带。 4.3墙体水平分布筋 为了控制墙体结构因混凝土收缩而产生的裂缝,墙体水平分布筋除满足强度计算要求外,其配筋率不宜小于0.4%,水平钢筋直径不宜过大,间距不宜大于150mm,墙体中部水平钢筋间距宜适当加密,间距不宜大于lOOmm,即水平筋应采用“细而密”的配筋原则。水平筋应设置于竖向钢筋的外侧。 4.4混凝土强度等级 为了降低水泥用量,减少混凝土收缩,地下室底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超过C40,墙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超过C45。掺加粉煤灰的混凝土在征得设计同意的情况下,其强度可按照60d龄期评定。 4.5防水材料 地下工程防水材料主要采用卷材和涂料防水两大类。由于地下工程操作环境较差,因此应选择易于操作和对基层条件要求低的防水材料。卷材防水层应采用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和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涂料防水层应采用反应型、水乳型、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或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目前应用效果较好的有聚氨酯防水涂料和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其中,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是一种新型防水材料,它的最大特点是施工方便、快速,可缩短工期,但涂刷完毕后须加强养护。 4.6滑动层和缓冲层 为了减少地基对底板的约束,从而减小混凝土底板内的收缩应力,可在地基与底板之间设置滑动层和缓冲层。 1)滑动层做法 在防水层上满铺1层10~20mm厚的细砂作为滑动层,然后在滑动层上铺设1层油毡隔离层,最后浇注细石混凝上保护层。 2)缓冲层用于底板局部嵌入基底部位,如下返梁和集水坑的侧面,其做法为在防水层和防水保护层间加设30~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