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美术馆新馆.pptx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山东美术馆新馆精要

山东美术馆新馆 ————主要建筑师: 李立 ·建筑师简介 李立 (同济大学建筑系研究生导师) 1994年毕业于东南大学建筑系,获得学士学位。2002年毕业于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2005年于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完成博士后研究。现任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从2005年执教同济以来,李立以自主性的空间研究为支撑,在设计教学、理论研究与建筑实践方面取得了协同发展。他在设计课教学中发展出以“剖面优先”为特点的旨在提高学生空间认知能力的设计课系列教案,曾获得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青年教师授课竞赛一等奖与最佳教学设计奖。在研究工作中,他继续着对中国社会的基本单元——村落空间认知、解析与优化的长期跟踪研究,并主持着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多项课题。他从2007年开始独立的建筑实践,在公共建筑设计尤其是博物馆建筑设计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场地特征、公共空间营造、空间连接以及空间体验是他的主要关注点。 曾获得中国建筑学会“青年建筑师奖”、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大奖、国家优秀工程设计铜奖、建设部优秀建筑设计奖等重要奖项。 设计理念: 基本观念是从场地出发寻找设计切入点,我从不预先想好一个形式然后把它放进场地。我习惯于从一个更大的范围审视建筑与场地的关系,首先确保建筑融于环境,在这个过程中,场地暗示将会激发出适应的建筑形式,认识这一点有助于理解最终的建筑设计。 ·建筑基本简介: 新馆的建设总面积5.2万平方米 地上五层,地下一层。 馆内一至四层设有展厅12个,展览总面积19700平方米,实际可用展线1600米,还配备了 电动升降吊顶以保证空间调整的灵活性。 从功能布局角度来讲,美术馆一至四楼都有咖啡厅,地下有下沉式餐厅。馆内还 设置了艺术衍生品商店、书店、儿童托管区、学术报告厅、美术培训教室等。 为使集装箱货车、专业卸货平台和吊装设备都得在馆内方便地施展拳脚,并且大型货梯的 服务半径要求能均匀覆盖展区,所有展厅的大门设计高度都超过了3.6米,各层展厅地面荷 载均充分考虑了重型展品的布展要求;在展馆一层特设了12米层高、33米跨度的主展厅, 还配备了电动升降吊顶以保证空间调整的灵活性。 ·美术馆建造场地背景 基地地处山东文博中心,是济南城市向东 发展的重要空间节点,规划定位是未来的 城市公共活动中心。文博中心包含了博物 馆、档案馆、美术馆等各类重要的文化设 施,但由于各地块划分相对独立,还不足 以形成功能整合、资源集约共享的特色片 区,迫切需要建设多功能复合的城市建筑 集群以引领文博中心的进一步发展。 如果南向组织主入口将会非常局促,并且会增加对南侧 经十路的交通压力。我们对现有的地块划分进行了优化: 将博物馆与东侧美术馆以及西侧文化建筑之间的现状道 路改造为步行广场,与博物馆前广场连成整体,在区域 内创建安全、连续的步行空间。 场地外部流线概况: 除了与博物馆广场形成一体,强化了文博中心内部的空间整合。在博物馆入口平台下形成应 急交通环道,并在步行区域外围组织机动车停靠点。同时强化博物馆广场的地下空间联系东 、西地块的枢纽作用,将其商业、停车空间作为区域资源共享。美术馆地下餐厅通过下沉庭 院与地面层的艺术品商店、咖啡厅融为一体,活跃了建筑的边缘空间。在美术馆闭馆后,这 些公共服务功能依然能够独立开放,成为美术馆向城市生活的延伸。与内部流线完美结合。 ·建筑形态形成思路 妥善处理美术馆建筑形体与博物馆、档案馆 等已建成项目的群体关系。与博物馆、档案 馆的方整体量以及轴线关系取得呼应,形成 品字型格局。另一方面又要与博物馆共同围 合馆前广场,形成一定长度的广场界面。这 样的分析基本确立了美术馆主体四层、局部 六层的体型特征。(如何处理主体四层与局部六 层之间的关系?)南部的泰山余脉在此与城市 平缓交接,构成历史文化名城济南的重要地 理特征。于是,确立了以山、城相依为主题, 从四层的山形自然过渡到六层的方形体 量的基本构思。 ·建筑空间形成与材料选择: 启发:通过了解园林在不规则的界墙限定内作因势利导的曲折布局,咫尺天地便能营造出旷远意境, 这是一种基于身体感知的空间设计方法,与我们希望层叠展开的空间诉求是一致的。于是,首先拓 扑延展了原有固化的空间界面,在梯形平面南侧的两个转折位置,使公共空间与展览空间相互包裹、 渗透,这里也对应着建筑山形外观的两个缺口。其次,在空间转折的重要位置强化对角空间的设计, 提高了公众对拓扑空间的感知度。此外,每一参与空间构建的实体彼此间错动、扭转,加强了空间 的流动感。 在材料选择上,干挂洞石墙面与石膏板墙体的分层布置在竖向界定空间的同时强化了空间走势。需要 指出,山美设计中的园林之境并不是传统语汇的显性复归,它是一种结构关系的隐喻。 内部空间主题: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