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理斜巷与井筒贯通措施.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清理斜巷与井筒贯通措施课案

新集一矿西区副井井底清理斜巷及水泵房与西副井井筒道贯通 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一、工程概况: 新集一矿西区副井井底清理斜巷及水泵房总长178.098m,现已施工至Q14(X:20933.013,Y:53608.21)点前10.4m,距离贯通还剩余39.598m。由于副井井底长期作临时水窝使用,积水淤泥可能较多。为确保施工期间人员安全和准确贯通,特制订本措施,要求相关施工单位严格遵照执行。 二、排水清淤 (一)施工方案 西副井井底清理斜巷打钻停头,井底水窝不再做临时水仓使用,除井筒淋水外井下涌出的水统一排至-706m水平内水仓,井底保持原有排水能力。排水清淤要在贯通前进行,清淤前先把井底积水排尽,检现场测淤泥深度及沉积情况后再进行淤泥清理,如果井底淤泥较少或没有时,不会对井底施工人员安全造成威胁,则可直接贯通;如果存在大量淤泥,则采取以下方案予以解决: 方案一: 1、当施工至贯通位置约3m处时,停止掘进,进行排水清淤工作。在清理淤泥前,首先把清理斜巷及副井底积水排干净。副井底加二级泥浆泵排水,将泥浆排至-706m水平井底车场矿车内运至地面。使用泥浆泵排淤泥时,要配合人工搅动淤泥,以便于清排淤泥。 2、如果井底有大量沉积淤泥,无法使用泥浆泵排出时,则采用人工配合手稿、铁锹将沉积的淤泥装入编织袋内,然后将编织袋搬运至罐笼随后经罐笼运至地面。 方案二: 当施工至贯通位置3m处时,停止掘进,在清理斜巷转平点位置东侧墙内掘一长2m、宽1.6m、深2m的临时水仓,施工临时水仓时。进行副井底排水工作的同时,于清理斜巷迎头顶板向上以大约30°~50°角施工1-3个直径略大于108mm钻孔,钻孔个数根据排淤情况而定,钻孔要求穿过井底止浆垫到达井底积水位置。当钻孔施工完毕后,在每个钻孔中安装一根Φ108mm的钢管用于将井底上层水及泥浆通过排水管路排至清理斜巷临时水仓,并在临时水仓内安设一泥浆泵将水排至-706m水平水仓内,将泥浆排至矿车内,运至下井口,经罐笼运至地面。 (二)排水清淤施工要求 1、在施工地点通讯电话保证正常使用,如有及时调度室联系。—100mm,锚杆(钢筋)尾部露出钢带不超过100mm,与巷道掘进方向成0°--10°仰角,并用双股8#铁丝将尾端固定在钢带上 。超前护顶锚杆(钢筋)按间距300—500mm布置,根据现场情况,跟班队长进行适当调整,以护住顶板为准。 (二)永久支护技术要求 1、严格按照矿测量组给定的中腰线、控制点及图纸上所规定的坡度施工。施工队技术人员根据测量给定的控制点,掌握巷道断面的各个参数,并画出找线图。凝土喷射后巷道净宽中线至任何一帮不小于设计,不大于设计的200mm,净高不小于设计,不大于设计200mm。 2、锚杆、锚索间排距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工,锚杆间排距800mm×800mm,误差±100mm,锚索排距1600mm,误差±100mm。锚杆孔深2400mm,误差0—+50mm,锚索孔深设计7000mm,误差±50mm。 3、锚杆、锚索垫板或锚索梁应紧贴初喷面,垫板边方向与巷道方向尽可能保持一致,避免歪斜。锚杆外露为10mm~40mm,喷浆后外露为0mm,锚索外露150mm---250mm。锚杆、锚索应尽可能垂直巷道轮廓线的切线或主要岩层面,夹角不小于75°。 4、帮、拱部锚杆锚固力均不小于10吨,螺帽紧固有力,扭矩不小于300N·m。每根锚索锚固力不小于14T,抗拨力、预应力不小于设计值90%。 5、锚网(索)喷支护的金属网采用锚杆、钢带压茬;钢带搭接在100mm~150mm,钢带搭接100mm~150mm,锚网沿巷道轮廓方向搭接400mm,排与排之间的锚网搭接100mm---150mm。钢带搭接部位应正好位于锚杆眼位置,用锚杆固定并用12号以上铁丝双股联网,铁丝必须拧紧,联网点距不大于300mm。两个循环之间的锚网压茬,不准卸掉锚杆垫板螺帽,应采用勾接法压茬,局部不平处用双股12号以上铁丝联网。 6、砌碹段巷道尺寸与设计误差值不大于30mm。 7、最大控顶距:顶板稳定时,锚网喷支护时为1.8m,架U型棚支护时为1.4m; 顶板不稳定时,即短掘短锚(架)时,锚网喷支护控顶距为1.0m,架U型棚支护控顶距为0.8m。 七、贯通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一)顶板管理 1、贯通前10m,由施工单位安排人员到贯通处,检查巷道支护是否完好、稳固,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对支护较差的地方进行加固。 2、贯通施工期间,加强顶板管理,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严禁空顶作业。认真使用好超前临时支护。 3、顶板破碎易掉时,采用短掘短锚的方法施工,严禁空顶作业。 4、贯通作业期间,安排专人负责监护巷道帮、顶及迎头面的状况。若发现帮、顶岩石开裂、放线等异常状况时,必须及时撤出人员,并进行彻底处理,排除安全隐患。负责观察状况人员严禁参与迎头施工。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