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文言文阅读.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篇 文言文阅读 有大过人者,吾又安得不喜之哉! 夫节之时义,大易①备矣;无庸外而求也。草木之节,实枝叶之所生,气之所聚,筋脉所凑。故得其中和,则畅茂条达,而为美植;反之,则为瞒为液②,为瘿肿,为樛屈,而以害其生矣。是故春夏秋冬之分至,谓之节;节者,阴阳寒暑转移之机也。人道有变,其节乃见;节也者,人之所难处也,于是乎有中焉。故让国,大节也,在泰伯则是,在季子则非;守死,大节也,在子思则宜,在曾子则过。必有义焉,不可胶也。择之不精,处之不当,则不为畅茂条达,而为瞒液、瘿肿、樛屈矣,不亦远哉? 传曰:“行前定则不困。”平居而讲之,他日处之裕如也。然则中立之取诸竹以名其亭,而又与吾徒游,岂苟然哉? [注] ①大易:指《易经》。②瞒、液:竹身上溢出的汗液;下文中的“瘿肿”,指竹身上生出的赘瘤;“樛屈”指枝干弯曲的坏草木。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能以节立身者鲜矣 鲜:少 B. 是诚有大过人者 过:经过 C. 必有义焉,不可胶也 胶:拘泥 D. 岂苟然哉 苟:随意 [解析] A其:它的,代词/难道,副词。B之,都是取消独立性。C以,都是“用、拿”,表凭借。D则,都是“就”。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故兰取其芳,谖草取其忘忧 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D. 在子思则宜,在曾子则过 行前定则不困 B. 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 或以之比德而自励 则遣一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解析] 过:超过。 [解析] C项是解释人们用玉石做佩饰,用象牙做环圈,用倾斜的器具放在座位右边作摆设的原因。 3.下列各项中,不能说明“尚节亭”得名原因的一项是 A. 以为读书游艺之所,澹乎无营乎外之心也。 B. 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 C. 或以之比德而自励,或以之惩志而自警。 D. 草木之节,实枝叶之所生,气之所聚,筋脉所凑。 4. 下列各项对文意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古代的人种植花草树木都是为了取其所蕴涵的精神,并不是只为了好玩、喜好。同样别的一些物什也能反映人的精神追求。 * 1. 关于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的判定。 解答此类题最深的体会是,不能仅从虚词本身着眼,应将虚词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思考,具体来说,考虚词实际上是考对虚词前后语境的理解,当两个虚词所处的语言环境完全相同时,两个虚词才可视为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有的同学认为只要两个虚词翻译出来的意义完全相同,就可视为全同,这是不准确的。例如“他在教室里”“他在教室里读书”两个句子中的“在”意义相同,但它们所处的语法地位不同,一个作句子的谓语,是动词词性,一个处在状语的位置,是介词词性。 下面再举例说明: (1)故以羊易之也/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这两个“以”字后都带了名词组成介宾短语,这个介宾短语又都处在动词前,都表示动词所表示的动作的凭借,都可以翻译为“用”“拿”, 所以这两个“以”字的意义和用法是完全相同的。 (2)作《师说》以贻之/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第一个“以”字前后是两个动作,“以”后的动作是“以”前动作的目的;第二个“以”字前后也是两个动作,但“以”后动作是“以”前动作的结果,因此这两个“以”字意义和用法都是不同的。 (3)故以羊易之也/斧斤以时入山林 初看,这两个“以”字是完全相同的,都构成介宾短语,都处在谓语动词前,但是它们表示的语法意义并不相同。第一个“以”字表动作的凭借,第二个“以”字表动作的方式,第一个“以”字翻译为用”“拿”,第二个以翻译为“按照”,所以这两个“以”字的意义和用法是完全不同的。 综上所述,判定两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是否完全相同,应主要从虚词所处的语言环境(语法环境)去思考,读懂了整个句子,就理解了虚词。 2. 关于文言文的翻译。 文言文的翻译有许多原则,什么“信、达、雅”,什么“增、删、留、补、换”等,归结起来就是一条:按照现代汉语的思维把文言文句子的意思说清楚说明白,力争字字落实。遵循这一条总原则,哪怕句中某个词语弄不懂,但只要能理解整个句子大概的意思,就能基本翻译出这个句子,得分也不会低。 看下面的翻译实例: (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词义

文档评论(0)

jdy26184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好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