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耕地地力评价研究进展.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国耕地地力评价研究进展.doc

我国耕地地力评价研究进展 鲁明星1,2,贺立源1*,吴礼树1 本文档由【中文word文档库】提供,转载分发敬请保留本信息; 中文word文档库免费提供海量范文、教育、学习、政策、报告和经济类word文档。 1. 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武汉 430070;2湖北省土壤肥料工作站,武汉 430070 摘要:耕地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资源,耕地地力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的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耕地面积与质量变化对粮食安全构成了严峻挑战,受到社会各界的日益关注,对耕地地力评价的研究越来越多。文简要回顾了近十年来,我国耕地地力评价的历程、耕地地力评价的方法和GIS技术等现代研究手段在这一领域的应用。现有研究结果表明,现代信息技术在耕地地力评价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尤其是GIS技术的应用全面提升了传统耕地调查与评价的方式和方法,不仅省时、省力,评价结果准确可靠,而且可以做到适时更新、快速统计、制图,是今后耕地质量管理技术的发展方向。 耕地;地力评价;GIS F30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175(2006)0-0866-06 耕地是土地的精华,是农业生产最重要的资源,耕地地力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耕地减少与人口增长矛盾日益突出,自然、人为因素对耕地保护冲击力度持续增加,耕地质量堪忧,粮食安全、耕地保护面临严峻挑战,“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已经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因此,重视耕地质量建设,落实耕地地力评价,实现耕地科学管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都将是我国政府和研究者急待解决的课题。在耕地管理中,对于耕地地力及其评价的界定,不少学者认为[12],耕地地力是指在特定气候区域以及地形、地貌、成土母质、土壤理化性状、农田基础设施及培肥水平等要素综合构成的耕地生产能力,由立地条件、土壤条件、农田基础设施条件及培肥水平等因素影响并决定。耕地地力评价则以利用方式为目的,评估耕地生产潜力和土地适宜性的过程,主要揭示生物生产力的高低和潜在生产力,其实质是对耕地生产力高低的鉴定。因此,可以说耕地地力评价是客观决策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从耕地地力和耕地地力评价的概念不难看出,耕地地力评价的对象是耕地的生产能力,是一种一般目的的评价,属土地评价中的一种,可以看成是土地评价学的一个新的分支。由于耕地地力受到自然环境、土壤理化性质和栽培管理等大量因素的影响,其中不仅涉及到定性因素,还涉及定量因素,因子相互间对耕地地力的影响程度也有所不同。因此评价工作对信息技术的发展十分敏感,任何相关技术和方法的进步很快就会反映到耕地地力调查和评价研究及实践中。本文主要对我国近十年耕地地力评价的研究概况及其进展作一简要回顾。 我国耕地评价历史悠久,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按土壤色泽、性质、水分状况来识别土壤肥力和分类的记载。在《尚书·禹贡篇》和《管子·地员篇》中也有关于黄河流域及长江中下游土壤分类评价的实际记载,将天下九州的土壤分为三等九级,根据土壤质量等级制定赋税,这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土壤质量评价的记载[34]。在几千年的农业社会中,耕地定级估价的理论与实践都有很大的发展,而较为系统的耕地评价始于新中国建立后。1949年以来,我国耕地评价的发展历程大概如下: 1950年,政务院召开全国土壤肥料大会,主要研究部署新中国经济的发展和4亿人民的吃饭问题,决定要开垦荒地,并对全国中低产田的区域、类型、改良措施和途径进行研究,推动了新中国耕地评价工作的发展。1951年,财政部组织查田定产对全国耕地进行评定等级。 1958年开展了第一次土壤普查工作,1960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完成普查和资料汇总(除西藏、青海和台湾)。这是我国土壤资源的一次全面的调查,完成了全国土地资源中土壤的类型、数量、分布和各种类型土壤基本性状的调查。1979年开始进行第二次土壤普查,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对全部土壤类型进行资源性调查,耕地基础性状和生产能力的评价是其非常重要的内容。到1994年,全国陆续编写了《中国土壤》、《中国土种志》、《中国土壤普查数据》以及1100万中国土壤图、1400万中国土壤改良分区图、土壤养分图等,查清了全国土壤的类型、分布和基本性状,以及耕地资源的数量、利用现状和耕地中存在的主要障碍因素[5]。除了全国范围的土壤普查外,国家还先后进行了区域治理、土壤改良等多项专题调查,如东北地区土地整治与粮食增产调查(50年代),黄河中下游及长江流域水土保持与土壤资源调查(5060年代),黄淮海平原旱涝,盐碱、风沙、贫瘠综合治理考察(6090年代)等[6]。这些调查,为我国耕地资源利用,促进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世纪80年代末期,随着“3S”(GIS、GPS、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