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超临界流体萃取.pptx

  1.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58超临界流体萃取

第八节 超临界流体萃取;一、概述; 它是利用超临界流体(SCF)(即温度和压力略超过或靠近临界温度TC和临界压力PC、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的流体)作为萃取剂,从固体或液体中萃取出某种高沸点或热敏性成分,在达到分离纯化的目的。 ;追溯到1896年,英国的Hannay和Hogarth就已通过实验发现了金属卤化物可被超临界乙醇和四氯化碳所溶解,压力降低时又重新析出。 1896年,Villard作了超临界流体溶解度现象的观察报道; 1915年,Prins研究了萘在乙烷和CO2中的溶解度。;1936年,Pilat提出用高度压缩的天然气作为分离高分子混合物的辅助剂; 到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Todd和Elgin等人从理论上提出了超临界流体用于萃取分离的可能性; 60年代初,德国Zosel从实验中认识到超临界气体具有传递高沸点有机物的不寻常能力,并于1963年申请该领域专利。;70年代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有了迅速的发展,工业化应用开始出现; 1978年,西德埃德森举行了首次以此为主题的国际学术讨论会; 我国从1981年起,开展了此项技术有关理论与应用的研究。;临界温度:指高于此温度时,无论加压多大也不能使气体液化; 临界压力:指在临界温度下,液化气体所需的压力。;; 流体在临界区附近,压力和温度的微小变化,会引起流体的密度大幅度变化,而非挥发性溶质在超临界流体中的溶解度大致上和流体的密度成正比。超临界流体萃取正是利用了这个特性,形成了新的分离工艺。它是经典萃取工艺的发展和延伸。;超临界流体的传递性质 ;超临界流体条件下的溶解度 溶剂——溶质之间的相互作用随着分子的靠近而强烈地增加,也就是随着流体密度的增加而强烈的增加,因此,超临界流体在高的或类液体密度状态下是“好”的溶剂。 ;;超临界流体条件下的操作性: 在临界点附近,压力和温度的微小变化,都可以引起流体密度很大的变化,从而使溶解度发生较大的改变; 因此,可在保持温度恒定的条件下,通过调节压力来控制超临界流体的萃取能力或保持密度不变改变温度来提高其萃取能力。 ;提高溶剂选择性的基本原则是: 操作温度应和超临界流体的临界温度相接近; 超临界流体的化学性质应和待分离溶质的化学性质相接近。;图3 菲在各种气体中的溶解度; 作为萃取溶剂的超临界流体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具有化学稳定性,对设备无腐蚀; 临界温度不能太低或太高; 临界压力不能太高; 操作温度应低于被萃取物的分解温度; 选择性好,溶解度高; 容易获取,价格便宜。; 在纯流体中加入少量与被萃取物亲和力强的组分,以提高其对被萃取组分的选择性和溶解度。 夹带剂的添加量一般不超过临界流体的15%。 常用的夹带剂有:甲醇、乙醇、丙酮、水、苯、四氯化碳、正已烷及萘等。 ; ;三、超临界流体萃取的特点; 超临界流体萃取;四、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基本过程;图5 超临界流体CO2萃取流程图; 从热力学和动力学角度考虑,可将超临界流体分离过程分为以下三种: 依靠压力变化的萃取分离法(等温法或绝热法); 依靠温度变化的萃取分离法(等压法); 用吸附剂进行的萃取分离法(吸附法)。;;等压变温流程;;五、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应用; 1. 天然产物中有效成分的提取 咖啡豆中脱除咖啡因 名贵香花中提取精油 啤酒花及胡椒等物料中提取香味成分或香精 大豆中提取豆油等 ; eg. 从咖啡中脱除咖啡因 超临界CO2可选择性地直接从原料中萃取咖啡因而不失其香味。萃取后咖啡豆中的咖啡因含量由0.7%~3%下降到0.02%。;图6 超临界CO2萃取咖啡中的咖啡因; 许多反应产物中有效成分的浓度很低,用精馏或蒸发进行浓缩的能耗很大。用超临界CO2萃取可将有机物从水相转入CO2相,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 用超临界CO2萃取氨基酸、去除链霉素生产中的甲醇等有机溶剂以及从单细胞蛋白游离物中提取脂类等。 ; 用超临界CO2萃取法可解决传统的高温再生或化学再生中存在的高费用、吸附剂损失以及二次污染等问题。 ;;原理:许多酶蛋白在SC-CO2中不失去活性,且有催化功能。;SC-CO2作为酶催化反应介质的优点: 与水相相比,脂溶性底物和产物可溶于SC-CO2中,酶蛋白不溶解,有利于三者的分离; 产品回收时,不需要处理大量的稀水溶液,因而不产生废水污染问题; 与其他非水相有机溶剂中的酶催化反应相比,SC-CO2更适合与生物、食品相关的产品体系,产物分离简单。;与萃取一样,SC-CO2中的质量传递速度快,在临界点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