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郑伯克段于鄢》讲稿
今天要讲的是《左传》,《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省称,又名《左氏春秋》。《春秋》大家都知道是孔子作的,是中国最早的一部编年体的史书。《春秋左氏传》这个“传”字,咱们大家看到这个“传”,很容易想到的是传记,但在这儿显然不是传记,而是“注释”的意思。《春秋左氏传》意思就是,一个姓左的人对《春秋》所作的注释,解释。
《春秋》出来之后有为它做注释的书,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春秋三传”,《春秋左氏传》是三传之一,其他两传是《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
《春秋左氏传》据说是左丘明撰写的,但是不是左丘明现在学术界还有不同看法。《左传》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形式完备的编年体史书,一部形式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同时也是一部文学名著。它文笔优美,文辞简练。
这部书所记事迹上起周宣王二十三年,也就是公元前805年。书中编年记事,是用鲁国公来作为次序纪年。鲁国一共是十二位公,《左传》就是按照这十二位公的次序来编写历史事迹。
这部书止于鲁悼公四年,也就是公元前464年,一共是259年。《左传》主要记述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史事和各个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它一共是三十卷,十九万余字,内容涉及了:兼及西周时期部分史事和夏商以前的古史传说。取材甚广,包括各国旧史口碑传说等等。所以它是今天我们研究春秋时期历史的最重要的典籍之一。
《左传》的通行本,有清阮元刻的《十三经注疏》附校勘记本,比较容易懂的注本是当代人杨伯峻先生注的,叫《春秋左传注》,1981年由中华书局出版。咱们学习《左传》最重要的参考书,就可以选择杨伯峻先生的《春秋左传注》。
今天咱们要学的《左传》的篇章,题目是《郑伯克段于鄢》。这篇选自《左传·隐公元年》也就是《左传》最开始的一段。这个标题是后人所加的,因为编年体史书里是没有标题的。这篇记述了郑庄公和他的弟弟共叔段两个人争夺君位的情况,它反映出春秋时期诸侯国内部贵族之间矛盾的加剧。这篇文章也刻画出郑庄公的伪善的面貌和阴险的手段。
下边开始看正文,我先给大家念一下第一段:
这个就是第一段
下面咱们逐字逐句的分析
第一部分
第一段:
“初”就是当初的意思。这是《左传》追记往事的习惯用法,在这儿是指郑伯克段于鄢之前的事情。郑武公姬姓,名掘突,他是公元前770—前744年在位。
庄公就是郑庄公,郑庄公是前743—前701年在位,郑庄公是伯爵,所以称郑伯,他是春秋初年势力强大的诸侯。
这个“共”字在这念gōng,共叔段,“共”当时是一个国的名字,在现在河南的辉县。“叔”表示弟辈的排行,“段”是真正的他的名字。因为共叔段最后逃到了共国,所以后人就把他叫作共叔段。
“叔”就是咱们古代排行,老大老二老三老四,就是伯仲叔季。比如孔子就是孔仲尼,所以文化大革命管他叫孔老二,因为他是伯仲叔季,是仲,这个叔呢应该是老三。这个以排行为名字的习惯,其实以前在中国还是比较多的,像咱们很熟悉的《水浒》里面的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他们都是以排行为自己的名字。现在在中国好像这种习惯,用排行作名字的倒不是很多见。倒是日本很多见,比如著名的演员叫寅次郎,寅次郎的故事就是日本电影的名字。还有一个动画片叫龙子太郎,还有更早的姿三四郎,这些名字里面它都是用排行,但是中国古代它一般不用一二三四,而是用伯仲叔季。
第二部分
第二段
及莊公即位:及,到。 即位 ,就位,登上君王的位置。
为之请制:姜氏向庄公为共叔段请求给予制作为封邑。制:地名。为 (wèi),介词,替,给。
公曰:“制,岩邑也。 岩(yán)邑:险要的城邑 。
邑,城邑。本义指人口聚居处,不论大小或人口多少。面积大、人口多的城邑为大城邑,较小的为中等城邑,更小的为小城邑。本篇“制,岩邑也”,“ 佗邑唯命”、“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等句中的“邑”字都是指大小不一的城邑。敝邑是谦称自己的国家。
虢(ɡuó)叔死焉:东虢国的国君死在那里。
虢叔,又称虢公,季历(周文王之父 )第三子,文王之弟。虢叔号曰“虢公”,因“虢、郭”音同,又称“郭公”。其后代就以郭为姓氏,虢叔为郭姓的受姓始祖。
周武王灭商后,周文王的两个弟弟虢叔和虢仲都被封为虢国国君(虢国为周代诸侯国), 其中一个被封在雍地,称作西虢,另外一个被封在制地,被称作东虢。后东虢被郑国灭亡。 因为“制”原来是东虢国的领土,东虢国被郑武公所灭,“制”就成了郑地。
焉:指示代词兼语气词,于是。
佗邑唯命: 佗:“他”的异体字。
“唯命”:“唯命是听”的省略。 “唯……是……”是宾语前置的固定格式,“唯”是语气词,“是”复指前置的宾语。句意:其他的城邑惟命是从,即只听您的命令。
请京,使居之。京,地名。离国都约四十公里。
郑武公去世后,姜氏马上提出要求将制邑封给共叔段的请求,郑庄公虽没有答应母亲的这一要求,却给了母亲一个台阶,除去制以外城邑,都可以封给弟弟。郑武公与郑庄公对待姜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