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环境和岩溶水资源课件.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岩溶环境和岩溶水资源课件

我国岩溶地区土地退化研究评述 摘要:岩溶山地研究是当前国内外地学学者的研究热点之一,它在我国有着较大的分布面积。本文从成因、现状、治理措施等方面综述了我国岩溶山地的石漠化问题、生态环境效应影响、岩溶塌陷状况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岩溶山地土地退化的治理与发展进行展望,从而实现岩溶山地地区生态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岩溶山地;石漠化、生态环境、岩溶塌陷 1引言 岩溶山地地形复杂多样,地表起伏较大,是我国国土的重要主成部分,占国土面积的近1/3,并且在我国具有分布范围广,占有面积大的特点,南方集中分布于西南地区的贵州、云南、广西、四川等省份(1) 表1西南岩溶山区岩溶山地的分布面积 省份 黔 桂 滇 川 鄂 湘 岩溶分布面积/万km2 13 9.5 11.21 8.2 4.1 5.7 占所在省份总面积/% 73 41 29 15 22 27.3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开展了许多与岩溶山地相关的工作, 以深化对岩溶山地、 环境、 人口与发展之间相互关系的认识。对岩溶山地的研究可以简单明了地归纳为3个研究构成环节(形成原因、 目前状况和防治措施)与3个核心研究内容 (岩溶山地的石漠化、岩溶山地的生态环境、岩溶山地的土地塌陷)。当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岩溶山地的开发强度越来越大,然而伴随其产生的石漠化、生态环境脆弱、土地塌陷等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2岩溶山地石漠化问题的研究进展 2.1研究背景 岩溶山地石漠化是指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条件和岩溶极其发育的自然背景下,受人类不合理社会经济活动的干扰、破坏所造成的土壤严重侵蚀,基岩大面积出露,土地生产力严重下降,地表出现类似荒漠景观的土地退化过程[1]。它是岩溶地区土地退化的极端形式,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容易造成洪涝灾害频发,耕地面积减少,生态环境脆弱,威胁当地人的生存等问题的发生。 自H.E.Legard于1979年首次提出喀斯特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以来,喀斯特和沙漠边缘地区被正式等同列为脆弱环境,喀斯特环境问题也成为当代国际地学研究的热点之一[2]。20世纪80年代以来尤其是90年代后,由于石漠化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和生态问题,我国学者开始注意并研究岩溶山地石漠化的一系列相关问题,如苏维词、王世杰等学者致力于研究石漠化的成因及其治理等方面。 2.2分布规模 截止2011年,中国石漠化土地面积为1200.2×104 hm2,占监测区国土面积的11.2%,占岩溶面积的26.5%[3]。我国石漠化面积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以黔、桂、滇为主省份的部分地区,面积多达50×104 km2,占全国石漠化总面积的83.85%(表2)。同时,该地区岩溶山区的石漠化面积每年仍然在以2%-3%的速度扩展。因此为了保障当地人民的生存环境安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进一步探讨实施预防与治理石漠化的综合措施。 表2西南岩溶山地石漠化面积分布状况(km2) 潜在石漠化 轻度石漠化 中度石漠化 强度石漠化 总计 占本区岩溶面积比例/% 贵州 43714 22733 10518 2669 79634 72.7 广西 1160 21840 23.0 云南 6650 21490 19.2 川渝 35500 43.3 湖南 17400 30.5 2.3成因分析 石漠化是自然原因与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当前,国内对岩溶山区石漠化问题的研究总体上处于初步探讨阶段,苏维词、李阳兵、王世杰等学者普遍认为岩溶石漠化的产生是受自然与人文因素综合影响的 [4]。 例如石漠化成因的植被因子,由于岩溶山地的土壤一般偏碱,限制了喜酸喜湿植物的生长,从而导致生物群落相对单一,生态系统脆弱。一旦受到外界的干扰如受人为因素中的樵采、滥砍滥伐等破坏,使岩溶山地的植被覆盖减少,基岩裸露,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系统就有可能崩溃,最终造成岩溶石漠化的发生。岩溶山地的自然环境是导致石漠化发生的背景条件,但该地区的社会人文活动往往加剧了石漠化发生的速度与规模。 2.4研究方法 我国岩溶山地石漠化问题的研究方法主要为定性研究 [5],缺乏相应的定量研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石漠化划分标准,也没有较统一的石漠化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对岩溶山地石漠化的成因规律有待进一步的深入分析。 2.5治理措施 2.5.1控制人口增长,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 为了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在岩溶山区应该更加严格的宣传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且对计划生育政策落实较好的家庭予以一定的经济物质奖励,从而实现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民素质的目的。同时鼓励当地青壮年劳动力积极的走出家门到大城市进行工作生活,从而缓解对土地的压力。 2.5.2因地制宜,营造防护林 根据岩溶山区的石漠化程度,因地制宜的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