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科技大学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课案.docx

苏州科技大学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课案.docx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苏州科技大学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课案

苏州科技学院 电子信息实验中心实验报告课  程计算机网络原理学    名徐金玮班  级计算机1312专  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指导教师陶滔学年 / 学期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实验一 物理层实验实验项目性质:设计性  计划学时:4实验环境:vs2010 windows 实验日期:2015年 10月 14日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物理层的功能。2、掌握物理层接口规范RS 232C的功能特性,并利用RS 232C通信接口实现两台PC间传输信息。二、实验内容与要求1、使用Windows的超级终端在两台计算机之间传输信息;2、设计完成物理层相关类,并利用该类开发一个使用RS232C接口在两台计算机之间传输文字信息的小程序;3、在2的基础上,开发一个使用RS232C接口在两台计算机之间进行文字聊天的小程序。必须完成实验内容中的第1、2,有能力的同学完成全部内容。三、实验(设计)仪器设备和材料清单计算机一台。四、实验步骤①使用VS2010新建两份物理层实验源程序;②分别将两个源程序修改为PHL = newPhysical(COM3);PHL = newPhysical(COM4);;③使用Configure Virtual Serial Port Driver创建两个虚拟端口分别为COM3,COM4;④运行两个源程序连接端口,发送单个字符信息;⑤修改源程序代码byte[] buffer = Encoding.ASCII.GetBytes(Msg); 为byte[] buffer = Encoding.Unicode.GetBytes(Msg); ;⑥重新运行两个源程序,发送字符串信息;五、设计原理(或方案)及相关算法(可根据需要附加页)①PHL = newPhysical(COM3);//修改端口号PHL = newPhysical(COM4);//修改端口号②修改前: public static void Send(string Msg) { //发送子窗体高层向低层发送数据(使用Ctrl+T) byte[] buffer = Encoding.ASCII.GetBytes(Msg); //发送前进行编码格式 PHL.Send(buffer); }修改之后:public static void Send(string Msg) { //发送子窗体高层向低层发送数据(使用Ctrl+T) byte[] buffer = Encoding.Unicode.GetBytes(Msg); //发送前进行编码格式转换ASCII修改为unicode 转换之后可发送字符串 PHL.Send(buffer); 六、结果分析(可根据需要附加页)发送单个字符②发送字符串七、主要源代码(可根据需要附加页)PHL = newPhysical(COM8); public static void Send(string Msg) { //发送子窗体高层向低层发送数据(使用Ctrl+T) byte[] buffer = Encoding.ASCII.GetBytes(Msg); //发送前进行编码格式 PHL.Send(buffer); }八、思考题1. EIA-232和RS-449接口标准各用在什么场合?答:EIA-232和RS-449接口均可用于串性通信,EIA-232接口适用于低速、低距离场合,标准电话线路(一个话路)的物理层接口。RS-449接口则用于宽待电路(一般是租用电路)。.2. 物理层要解决哪些问题?物理层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答:(1)物理层要解决的主要问题:①物理层要尽可能屏蔽掉物理设备、传输媒体和通信手段的不同,使上面的数据链路层感觉不到这些差异的存在,而专注于完成本层的协议与服务。②给其服务用户(数据链路层)在一条物理的传输媒体上传送和接收比特流(一般为串行按顺序传输的比特流)的能力。为此,物理层应解决物理连接的建立、维持和释放问题。③在两个相邻系统之间唯一地标识数据电路。(2)物理层的主要特点::①由于在OSI之前,许多物理规程或协议已经制定出来了,而且在数据通信领域中,这些物理规程已被许多商品化的设备所采用。加之,物理层协议涉及的范围广泛,所以至今没有按OSI的抽象模型制定一套新的物理层协议,而是沿用已存在的物理规程,将物理层确定为描述与传输媒体接口的机械、电气、功能和规程特性。②由于物理连接的方式很多,传输媒体的种类也很多,因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