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仪先生的美学理论与人生态度课案.doc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蔡仪先生的美学理论与人生态度课案

蔡仪先生的美学理论与人生态度 ——杜书瀛先生美学访谈录 内容提要?本文是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李世涛对杜书瀛的访谈,主要谈蔡仪美学,最后也略微谈了自己的美学主张。杜书瀛首先介绍了蔡仪先生的生平事迹和美学思想,并提出自己的评价。蔡仪20世纪三十年代留学日本,参加“唯物论研究会”,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美学思想。回国后,四十年代初开始研究美学和文学理论。先写了《新艺术论》,于1942年在重庆商务印书馆出版;接着写了《新美学》,1947年由上海群益出版社印行。这两部著作可谓站在当时中国美学和文艺理论学术最前沿的代表性著作。他以新的思想方法对当时中国的美学和文艺理论进行革命性批判,努力建立自己的“新美学”体系,被称为中国现代“第一个依据自己的思考去表述自己的有系统的美学思想的学者”。五十年代,蔡仪参加了美学大讨论,是当时“美学三国演义”的重要一方。七八十年代全力改写《新美学》,并且主编了《美学原理》。《新美学》改写本可谓煌煌巨著,是其晚年著作,是对一生美学思想的修订、总结、“定稿”。蔡先生是中国美学马克思主义学派的创建者之一,他极大地推进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学术化;他是20世纪四十年代的中国美学的革新者——当时中国最激进、最先进的美学家,他积极推进了中国现代美学的理论形态的建设和学术化水平的提高;他是中国现代美学的系统、完整体系的第一位构想者和实施者。杜书瀛虽继承了蔡仪美学精神,但后来提出自己的美学主张,提倡人类本体论文艺美学,与蔡仪老师的思想并不相同。 关键词?新美学 新艺术论 马克思主义 人类本体论 文艺美学     李世涛(以下简称李):杜先生好!我最近与一些中国当代美学学者做了一系列的访谈,希望为了解中国当代美学史做些工作。首先感谢您的支持。应该说,无论是否同意蔡仪先生的美学观点,他都是中国当代美学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美学家,是我们当代美学研究中绕不开的人物。您是蔡仪先生在文革前招收的第一位研究生,作为他的开门弟子,蔡先生指导了您的研究工作,您们又作为同事相处了近三十年,您与他接触的时间比较长,对他也比较了解,所以,我希望您能够谈一些有关他本人的情况。与其他书斋里的美学家相比,他的经历比较复杂,还是请您先介绍一下他的生平吧!   杜书瀛先生(以下简称杜):蔡先生于1906年6月2日出生在湖南攸县渌田乡一个读书人家,伯曾祖蔡贞斋曾与清末重臣曾国藩同窗,因惧怕仕途险恶而婉辞炙手可热的曾国藩官场之约,遂终老乡里。父亲蔡厚夫在清末毕业于明德师范学校,后在本乡作过小学校长。蔡仪出生时取名寿生,号南山;后自名南冠;1932年在《东方杂志》发表小说《先知》时用笔名蔡仪,遂终身以之。   蔡先生幼读私塾,16岁考取长沙长郡中学;19岁的蔡仪考取北京大学预科,外文分科学的是日语,教师是文学界名人周作人和张凤举,这影响了他一生。蔡先生因参加革命活动而在北京大学辍学,1929年到日本留学,考取东京高等师范哲学教育系,学习四年,其中三年作中国学生会负责人;因对文学感兴趣,在高等师范毕业后,又考取了九州帝国大学日本文学系。三十年代的日本,马克思主义的书籍出版很多,马克思主义的学术研究活动也很盛,有一个“唯物论研究会”,不但出版唯物论全书,还组织一些学术讨论会,宣传马克思主义,他参加了这个研究会,进一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美学思想。直到1937年夏,他在九州帝大学分修满,休假回国。   不久,抗战爆发,蔡仪先生全身投入抗日活动,先是在长沙、武汉从事抗敌宣传研究工作,1939年1月以后,在郭沫若领导的“三厅”(后来是“文化工作委员会”)研究敌情,撰写和编辑政治、文化方面的《敌情研究》小册子。1941年皖南事变后,进步人士的政治宣传工作已经不能做了,于是蔡仪重操旧业,开始研究文艺理论和美学。先写了《新艺术论》,于1942年在重庆商务印书馆出版;接着写了《新美学》,1947年由上海群益出版社印行。这两部著作可谓站在当时中国美学和文艺理论学术最前沿的代表性著作。他以新的思想方法对当时中国的美学和文艺理论进行革命性批判,努力建立自己的“新美学”体系,被称为中国现代“第一个依据自己的思考去表述自己的有系统的美学思想的学者”。他的这项学术研究得到郭沫若和冯乃超的大力支持和鼓励。1945年底,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6年他到上海,先是在新知书店做编辑,主编《青年知识》杂志。后又在大厦大学作历史社会学系教授,教世界通史、古代西亚诸国史、古希腊史、欧洲文艺复兴史,还教过艺术社会学,撰写过《从罕谟拉比法典看巴比伦的奴隶制度》和《苏末人原始国家的建立》等重要学术论文,发表在当时的上海大夏大学学报《历史社会季刊》上。1947年秋起,他又兼任杭州艺专教授,讲授艺术理论。1948年秋,他到华北解放区,在华北大学二部国文系教授中国新文学史,讲稿于1952年由上海新文艺出版社以《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