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鉴赏题的九种答题模式.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诗鉴赏题的九种答题模式 第一种模式:鉴赏形象型. 提问方式:你从诗中看到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作者为什么要描写这一形象? 示例:第四桥 萧立之 自把孤樽擘蟹斟,荻花洲渚月平林。一江秋色无人管,柔橹风前语夜深。 综观全诗,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人物心境。 (开头引晋人毕卓的“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典故,) 答题步骤: 1 找到诗中描绘形象的相关语句,准确理解形象的基本含义。“自把孤樽擘蟹斟,一江秋色无人管,”是描写人物形象的句子,“自 ,孤樽”是关键词。 2 用精炼的语言概括形象的特征。“傲岸不羁,逍遥洒脱,闲适恬淡”。 3 结合主旨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一个寄情山水,傲岸不羁,逍遥洒脱,闲适恬淡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4 紧扣要求,整理思路,形成答案。“秋天的月夜,诗人泛舟江上,自斟自酌,乐在其中,一个寄情山水,傲岸不羁,逍遥洒脱,闲适恬淡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从中可感受到人物心境,虽然孤独一人,并没有茕茕孑立的凄凉之感,而是在橹声秋色中显得怡然自得。” 第二种模式:分析意境型 一般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变式提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 (1)描绘诗中画面。抓住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清新明丽、雄浑壮阔、悲壮慷慨、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套路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 )的画面,营造了一种( )的氛围,从而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心情,心境)。 常见错误: 学生在解答此类问题时常见的失误有两点, 一是描摹景物时采用直译的方法,变描摹为翻译; 二是学生往往着重于“思与 境偕、情景相融”的正衬模式,而忽落了一些诗歌是通过景物来反衬思想感情,造成理解思想感情的错误。 在这种情况下,应多从诗人的生平、抱负或标题来思考,避免出错。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说明作者是怎样运用这种手法的;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表达效果 ). 答题套路 这首诗用了( )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修辞手法),如( ),从而突出了(强调了,更有效地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心情,心境)。 答题套路 这首诗的语言特点是( ),如( ),这种风格很好地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 答题套路 某字在诗中的意思是(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的情景,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 答题步骤: 1、表述自己的观点(明确) 2、用原诗句证明此观点(具体) 答题套路 我认为( ),原因是( )(从原诗中找到理由并分条陈述)。 答题示例: 霜天晓角 梅 范成大 晚晴风歇,一夜春威折。脉脉话疏天淡,云去来,数枝雪。 胜绝,愁亦绝,此情谁共说。唯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 有人说本词是“咏梅之作”,有人说本词是“怀人之作”,请简要说明鉴赏后的见解。 答题步骤: 1 明确表明观点。本词是“咏梅之作” “怀人之作”。 2 结合诗句分析,找到诗中能支持自己观点的地方阐述理由。 “咏梅之作”。词题是梅,词的内容句句写梅。上阕第一句交代梅开之时,第二句写梅与“天淡”“云去来”相融洽。下阕的情也是因见梅而生。 “怀人之作”。上阕写梅极美,这胜绝之景是为写人情而设,写“胜绝”是为写“愁绝”起反衬作用。 3 紧扣要求,形成答案。 七、对比鉴赏式 提问方式 一般提问:对两首诗或词进行内容与主题、方法等方面的对比;也有与学过的课文诗句的对比。 变式提问:请说出两首诗词在某方面的相同点或不同点。 答题步骤: 1、找出相关的比较点(题眼) 2、对原诗中具体语句分别进行分析,分条做答。 汴河曲  [唐]李 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汴河怀古  [唐]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注]①汴河:隋炀帝时开挖的大运河的一段。 ②隋家:隋王朝。 ③水殿龙舟:当年隋炀帝出游时所乘坐的船只。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