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青岛二中2012高考二轮总复习《瀚海导航》 文言虚词1 例如:【典例2】中的C项,后一句“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出自《廉颇蔺相如列传》,其中虚词“之”为指示代词,可译为“这”。作答时,将该用法迁移至前句中的“而所得禄赐,多散之亲党”中,显然语句不通顺。 3.巧用成语印证 成语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且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至今的,成语中保留的大量文言词语词义相对较稳定,可借助这些熟悉的成语来推断文言虚词的意义。 例如:“马首是瞻、唯命是从、唯利是图”中的“是”为助词,是宾语前置的标志;“何陋之有”中的“之”为助词,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温故而知新”中的“而”为连词,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再如:“而的又为一”,可以根据“有的放矢”中的“的”的意思推断为“箭靶”。 4.巧用结构形式 有些文言文句子结构整齐,讲求对仗,常常采用互文的修辞格,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结构特点推知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例如:“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中的“而”与“以”都应为表示修饰关系的连词。 从语法结构的角度出发,根据词语在句子中所做的成分来推断,也是解答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试题常用的方法之一。 例如:【典例3】中的A项,“清优主之”的“之”处在宾语的位置上,应是代词,“不害清之为富也”的“之”处在名词“清”与动词“为”之间,据此可以判断它们的用法不一样。 从固定句式的这一特征结构出发,根据有些虚词是构成特殊文言句式的标志词这一特征来推断,也是帮助考生判断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常用方法之一。 例如:①常常用来表示被动的“见”“于”“为”“为所”等。②常用来表示宾语前置的“之”(如“何陋之有”)、“是”(如“唯利是图”)等。③“是以”为“以是”的倒装等。④常用来表示判断句的“者”“也”,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返回目录 * * 文言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代词。虚词又可以称为助词,身份多重,灵活多样。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考查虚词较为常见的意义和用法,“文中的”这一限制条件,主要是考查学生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并辨析文言虚词的不同意义和用法的能力。对文言虚词的考查常见的题型为:选出四组句子中(每组两句),同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或不同的一组。 文本内外结合考查虚词意义、用法异同 考查四个不同的文言虚词在不同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已经成为高考试题的的命题特点之一。形式为“四组八句”,每一组选项都是采用“一文本一课内”的组合方式。其中一个语句出自文本,另一语句基本出自课本。在2010年的高考试卷中,山东卷、四川卷、江西卷、湖南卷、天津卷、浙江卷、上海卷、都是采用这种形式。备考过程中对“之、于、而、以、其、且、为”此类考卷中出现的高频虚词,应特别关注。 【典例1】 (2010·天津高考)(阅读文本见文言实词中的【典例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因诈女曰:“而无劳乎?吾为尔新其襦。” 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B.忽有人被发粗衣,自天而降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C.乃以是履弃之于道旁 斧斤以时入山林 D.一夕,为海潮所沦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解析】 选A。本题考查正确理解文中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项,后句出自《苏武传》,两句中的“因”均译作“于是”。B项,前句中的“而”,连词,表修饰;后句中的“而”出自《廉颇蔺相如列传》,连词,表因果。C项,前句中的“以”为动词,“认为”义;后句出自《寡人之于国也》,“以”为介词,有“依照,按照”义。D项,前句中的“为”是介词,表被动,后句出自《阿房宫赋》,“为”是动词,可译为“成为” 。 【典例2】 (2010·江西高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公讳德用,字符辅,其先真定人也。 至道二年,太宗五路出师,以讨李继迁之叛,而武康公①出夏州。当是时,公为西头供奉官而在武康之侧,年十七,自护②兵当前,所俘斩及得马羊,功为多。及归,公又请殿将。至隘,公以为:“归之至隘而争先,必乱;乱而继迁薄我,必败。”于是又请以所护兵驰前至隘而阵。武康为公令于军曰:“至阵而乱行者,斩!”公亦令曰:“至吾阵而乱行者,吾亦如公令!”至阵,士卒帖③然,以此行而武康公亦为之按辔④。继迁兵相随属,左右皆望公,莫敢近。于是武康公叹曰:“王氏有儿矣!” 明道元年,除福州观察使。军人挟内诏,求为军吏。公争曰:“军人敢挟诏以干军制,后不可复治;且军吏不可使求而得,得则军人必大受其侵。”明肃太后固使与之,公固不奉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