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注学情 理性舍弃
――由《醉翁亭记》一课失败的教学谈起
《醉翁亭记》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被贬滁州时写下的一篇散文,千百年一直为人们所称颂。此文也一直作为文言散文名篇而入选教材。然而,就是这一名篇,我却上砸了,几天来自己一直耿耿于怀。经过反复的思量,我意识到自己对文本的解读一直是作为一个教者在为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学,在按照自己的意愿在教学,对于学生的心理、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渴望学得轻松的内在需求顾及甚少,说的严重些,根本没去顾及。
一、为完成教学任务而进行的教学设计
【案例一:】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本单元以“亭台楼阁”来组织文章,先前我们已经学了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感受了作者伟大的抱负;积累了江南三大名楼的知识。今天我们就走进被誉为“天下第一亭”的醉翁亭,看看它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名号?
2、请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去朗读文章,力求能读出字里行间所蕴藏着的作者的感情。
3、学生评议。(有没有读出作者的感情――乐)
4、探究作者的“乐”由何产生?(在评议、讨论的基础上,了解字里行间所蕴藏着的作者情感;在想象的基础上感受作品文字的简而美得特点;理清文章脉络)
在上述基础上,再次动情地朗读文章,在朗读中再一次体会作者感情。
探究作者的“乐其乐”的真正原因。(视时间而定。时间不允许就放在下节课讨论。)
【反思】
从所设计的教学流程看,各环节衔接还是很流畅的,也注意了坡度。但从实际实施情况看,和预设相去甚远。表现为,学生无法读出那份快乐;从景物的美中感受作者的乐,可对景物的美,学生只停留在从文中找出写景的语句,让他们展开想象加以描写,他们怎么也描写不出;课堂气氛显得沉闷,学生的思维无法调动。上完后,我想是自己在设计方案时没有很好的考虑学生的实际――要朗读出感情,对于学生来说是困难的;展开想象进行描写,由于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本来就弱,让他们在听课老师面前进行表达,他们就更害怕了。而且这个班的学生平时上课就没人主动发言;布置回家朗读课文(口头作业)有很多同学不当回事;预习课文没有自己的主动思考;课堂上老师提出了问题,就匆匆从书上找答案,或回答得不知所云。在学生眼里,语文学科成了“鸡肋”――嚼之无味(不想动脑筋去想,老师会嚼的,听着就行,记下答案,万事大吉;不得不学,学业考占150分)。
《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上有一段话说得特别好:“语文教学设计要特别关注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能力水平和认知倾向,‘为学习者设计教学’,突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调动其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分析学习者的不同特征为依据;强调学习者内部潜能的挖掘;注重个体差异,着重考虑对个体的指导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平等学习的对话者、启发有方的指导者、率先示范的榜样者、模拟实践的设计者、开放教学的实践者、公平公正的评价者。语文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促进学习者学习。总之,语文教学设计是以学习者所面临的问题为出发点,进而捕捉问题,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达到学会解决问题的目的。”
而笔者这一教学败笔的形成,首先,在设计的时候虽然也考虑到学生的能力培养与情感熏陶,但惟独忽略了对学生“能力水平”的关注,想当然的认为学生应该很快得出笔者理想中的答案;其次,因为这堂课有外来的老师来听课,所以想上出一点新意,于是在设计教案时既想注重朗读,以免落下文言文只重分析不重“读”的话柄;又想通过对文本的分析,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免落下文言文只重基础知识,不重文本蕴含的思想价值的话柄。再次,为了要完成教学设计中的问题而赶时间,在学生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就急匆匆展开教学,不仅没能完成教学设计中的所预设的问题(5、6两点都没能完成),而且课堂气氛非常沉闷。
二、关注学生兴趣基础上的教学设计
【案例二】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本单元以“亭台楼阁”来组织文章,先前我们已经学了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感受了作者伟大的抱负;积累了江南三大名楼的知识。今天我们就走进被誉为“天下第一亭”的醉翁亭,感受《醉翁亭记》的语言魅力。
全体学生朗读课文。
“醉翁亭”的名字由何而来?欧阳修为何自谓“醉翁?”
文章中还有哪些语句和“醉翁”这一称号相吻合的?
欧阳修喝得醉醺醺的,你认为这是否有损他作为太守的形象?
作者在文末提到“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中的“乐其乐”,有这样两种解释:以他们的快乐为乐;以他自己的快乐为乐,你赞同哪种解释?
【反思】
从课堂实践来看,我自认为这堂课明显比上堂课要好,各类学生都有收获。
1、在进行第3、4这两个环节时我请语文基础较差的学生回答。由于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学生能从文章直接找到,找到答案后,还要请他们对这些重点句子进行解释加以巩固。这样不仅帮助建立他们的自信,掌握了这些重要句子的翻译,而且在回答准确后他们也获得回答出问题的快乐。
2、环节5设置了一个对学生还说比较感兴趣的问题,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