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制药工程专业实验室安全教育要点
事故原因: 据当事人和其课题组长事后分析,含炔基官能团化合物在加热条件下容易与浓度较高的杂质发生聚合反应,放出大量的热量,导致温度失控引发爆炸。4-氯-丁炔-1-醇是含炔基官能团的化合物,可能与反应中产生的杂质在高温下发生聚合反应引发爆炸。 经验教训: 当事人佩带了防护镜和手套,并拉下了防爆橱门,因而该事故未造成人员伤害。在实验中使用危险药品或产物比较活泼的,在实验前应对该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性有个预案,并落实防范措施 。 责任人:某某 时间:2004.11.23 地点:新楼3楼 事故经过: 玻璃封管内加入氨水20mL,硫酸亚铁1g ,原料4g,加热温度160℃。当事人在观察油浴温度时,封管突然发生爆炸,整个反应体系被完全炸碎。当事人额头受伤,幸亏当时戴防护眼睛,才使双眼没有受到伤害。 四. 封管事故 脸上的防护镜被击落 斑斑血迹 事故原因: 玻璃封管不耐高压,且在反应过程中无法检测管内压力。氨水在高温下变为氨气和水蒸汽,产生较大的压力,致使玻璃封管爆炸。 经验教训: 化学实验必须在通风柜内进行,密闭系统和有压力的实验必须在特种实验室里进行 。 事故经过: 蒸馏烧瓶为3升的三口瓶,内有4-溴吲哚粗品2.2升(约重3Kg)。由硅油电加热,从上午9点开始,油浴温度为170度左右。大约在10点前馏分蒸完,换接收瓶收集馏分(馏分温度140度,接收瓶为2升单口烧瓶)。起初馏分蒸出的速度很稳定,大约在接收了1升时,馏分不再流出。当事人感觉有点不正常,按以往的收率估计应该有1.8-2升左右的产品,因此以为是减压蒸馏的冷阱堵塞导致真空度下降。在查看了水银减压计未发现真空度下降,此时突然发现就收瓶及冷凝管里有大量白色烟雾涌出,当事人感觉异常,就急忙蹲下,此时反应瓶发生了爆炸。 五. 过氧化物爆炸事故 责任人:某某 时间:2005.5.16 地点:1#306 被爆炸冲击波压平的铝锅(油浴) 被震落的照明灯罩 被炸飞的通风橱玻璃 事故原因: 存放过程中,四氢呋喃可能产生了过氧化物,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经验教训: 在使用乙醚、四氢呋喃等有可能产生过氧化物的溶剂时,应检验是否有过氧化物存在。在使用中加一点还原剂以防止有过氧化物的发生。 化学实验室的安全—防腐 实验室防腐(4) ?防高温灼伤:电热盘、热油浴、玻璃加工等 ?除了防高温灼伤以外,液氮、强酸、强碱、强氧化剂、溴、磷、钠、钾、苯酚、醋酸等物质都会灼伤腐蚀皮肤;应注意不要让皮肤与之接触,尤其防止溅入眼中。 ?防腐:防护眼镜,实验服,手套等。 及时清洗伤处, 简单护理, 看医生。 化学实验室的安全—试剂存放 平时化学试剂应分类存放: —避光, 远离热源(如烘箱, 阳光) — 有机试剂应放在铁制试剂橱, 挥发性高的药品应放在通风橱或无照明灯的冰箱中; — 强酸,强碱分开,无机酸与有机酸应分开存放; — 无机强氧化剂应另放于蔽光的试剂柜中; —及时检查试剂标签,定期给出试剂清单。 — 药品柜应贴上分类药品标签。 分类: —无机废液与废料(如非硅胶); —有机废液(应用塑料桶存放,他人销毁); —破损的玻璃仪器;试剂药瓶; —尖锐废弃物:针头,刀片; —废胶塞,注射器等。 处理粉尘 处理针头刀片 有机废液 处理碎玻璃 化学实验室的安全 —废弃物处理 化学实验室的安全—气体钢瓶 压缩气体钢瓶有: 易燃性气体钢瓶(如氢气、甲烷、液化石油气等); 助燃性气体钢瓶(如氧气、压缩空气等); 毒害性气体钢瓶(如氰化氢、二氧化硫、氯气等); 窒息性气体钢瓶(如二氧化碳、氮气等)。 气体钢瓶的识别(颜色相同的要看气体名称) 氧气瓶?天蓝色; 氢气瓶?深绿色; 氮气瓶?黑色; 纯氩气瓶?灰色; 氦气瓶?棕色; 压缩空气?黑色; 氨气瓶?黄色; 二氧化碳气瓶?黑色。 安全与防护常识 1:防止火灾 ①、防止火灾就是防止意外燃烧。只要控制意外燃烧的条件,就可有效地防止火灾。 ②、实验室中,使用和处理易燃试剂时,应远离明火。 ③、若衣服着火,切忌惊慌失措、四处奔跑,应厚的外衣淋湿后包裹使其熄灭,较严重时应卧地打滚(以免火烧向头部),同时用水冲淋将火熄灭。 (2)加热易燃试剂时,必须使用水浴、油浴或电热套,绝对不可使用明火。 (3)若加热温度有可能达到被加热物质的沸点,则必须加入沸石(或碎瓷片),以防暴沸伤人,实验人员不应离开实验现场。 (4)用于加热的装置,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