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生议论文写作中论辩思维缺失探究
学生议论文写作中论辩思维缺失探究
学生议论文写作中论辩思维缺失探究
长期以来,在议论文写作教学中,一些语文教师弱化对学生论辩思维的培养与训练,导致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论辩思维的严重缺失。加强学生论辩思维的培养,增强高考议论文的理性色彩,应当成为议论文写作教学的重要之义。
一、论的严重缺失及其对策
这里的论,主要是就表达方式而言的。
(一)学生议论文写作中以叙代议通病分析
议论文,顾名思义,应以议论为主。但是,目前高中生的议论文大多以叙代议,用学生的话说就是一旦有了观点,我们就拼命搜寻事实论据,然后按照一定的模式成文。如一位高三学生写《莫让浮云遮望眼》:
第1-2段,叙述材料并提出中心论点:因此,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我们不应让外物干扰前进的方向,应始终坚守本心,莫让名利的浮云遮住双眼!
第3段,提出分论点1:莫让浮云遮望眼,正如她,淡泊名利,最终树起一座文学丰碑。
第4-5段:举杨绛的事例证明第一个分论点。
第6段,提出分论点2:莫让浮云遮望眼,亦如他,宁静平和,活出了真实快乐的自己。
第7-8段,举卢安克的事例证明第二个分论点。
第9段,再用排比形式引用名人名言、名人故事,进一步证明中心论点。
第10段,结尾:身披一袭灿烂,情系一份执着,莫让浮云遮望眼,你定能踏出一路风光!
这样一篇所谓的优秀议论文,全文就是靠大量的事例来支撑,而为什么莫让浮云遮望眼怎样才能不让浮云遮望眼,文中基本没有论述。
议论文强调以理服人,通过分析事物的性质,揭示事物的本质、规律,提高人们的认识。议论文叙述事实论据,不是为叙述而叙述,而是为议论而叙述,目的是为了说服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因此,叙述事实论据必须简单、清楚和精要。以叙代议,归根到底,是因为不会说理。
(二)散文化的语言掩盖了说理的不足
以分论点的表达为例,目前存在严重问题。笔者在某名校听作文公开课,老师展示了2014年福州市质检的优秀作文《化心为湖》,这篇文章也呈现了三个分论点:
分论点1:化心为湖,史铁生将苦咸的盐净化为甘甜的泉。
分论点2:化心为湖,三毛将生命中纷纷撒落的痛苦,积攒为净化人心的清泉。
分论点3:化心为湖,刘盛兰
老师在点评时,反复强调这篇61分的作文,三个分论点扣题扣得很好。我却疑惑,这样的内容,难道也叫分论点?
分论点是围绕中心论点分成几点或者几个方面提出一些证明、补充或者发挥中心论点的从属论点。既然是从属论点,那么分论点仍然应该是偏于说理的。上面两篇文章所说的分论点,我称之为报幕体,就像一台演出,主持人说下面有请卢安克出场欢迎三毛出场一样,所谓的分论点,用散文化的语言掩盖了说理的不足,文章看似很漂亮,实则肤浅没什么思想。
那么,怎样才能让议论这种表达方式在议论文中占据主要阵地呢?
(三)破解议论文写作中的议论缺失现象
首先应该让学生了解议论文的一般结构: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并由此引导学生在本论部分充分展开论述。
如以扫一屋与扫天下为题写议论文。
究竟扫天下有没有必要先扫一屋,明显存在不同意见。所以,写这篇文章,当中心论点确立之后,就应该把重心放在本论部分,重点分析为什么。有篇作文提纲如下:
扫天下不必先扫一屋
开头:如果将扫一屋理解为做小事,将扫天下理解为做大事,那么二者之间没有必然的关系。扫天下不必先扫一屋。
分论点1:扫天下与扫一屋是两类不同性质的问题,它们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大事情并不等于小事情之和。
分论点2:人的生命和精力是有限的,扫天下的人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扫一屋。
分论点3:思想拘泥于小事情,常常会限制了人看问题的眼界,扼杀了创造性思维。
三个分论点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为什么扫天下不必先扫一屋,每一点都说得很在理。加上一些很有针对性的事实论据、名人名言,那么,在当下,本文算是一篇立意新颖、思路清晰、有理有据的好文章。
但是,这些都还只是证明而已,是目中无人(读者)的自白而已。
二、辩的长期缺位及其对策
一篇议论文,若只是一味地证明而不论辩,是难以让观点站稳的。
福建师大潘新和教授将议论文正名为论辩文,并对论与辩作了具体的解释。他在《论辩体式源流考辩及正名》一文中说:
论表明该类文体的目的、功能、作用:求真,阐明见解。辩表明该文体写作的认知与说理方式的特点:分析、思辨。这两个方面构成了该文体的最基本、最普遍的要求。
潘老师为议论文正名,意义重大。既然写论辩文是离不开辩的,那么,辩什么、如何辩?
(一)辩论题中的关键词语
此处之辩,应为辨析之意。
一个论题,主要概念的内涵如果没有界定清楚,那么写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浙江专用2025版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板块综合二世界简史三现代世界文明学案.doc VIP
- 【精选】SOUNDCHECK使用说明.pdf
- 79博客-目录书签跳转版.pdf VIP
- 西南18J412 阳台 外廊 楼梯栏杆.pdf
- 销售人员培训师求职个人简历求职简历大学生优秀简历模板.doc VIP
- 2023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小升初模拟题及答案(共3套) .pdf VIP
- 浙江专用2025版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板块综合二世界简史二近代世界文明学案.doc VIP
- DB14T 2137-2020《居家养老康复服务规范》.docx
- 2024年济南市高三二模历史试卷(含答案).pdf
- 2025年中级职称机械工程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汇编+答案 .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