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将屈原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法国文学家拉伯雷、古巴作家和民族运动领袖何塞·马蒂 )之一,受到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本诗有什么艺术特点? 用香草比喻内在的美好品德,用美人比喻理想中的君王,用荃草比喻现实中的君王,用采摘和披挂江离秋兰比喻修身养性,用乘骐骥比喻追求和实现美好的政治理想,用黄昏婚期而中道变卦比喻君王失信…… 也以女子比贤者,由此而发,又以男女关系比君臣关系,以众女妒美比群小妒贤,以求婚比求楚王,以婚约比君臣遇合……这里面有描写,有叙事,但描写和叙事的目的还是抒发感情,因而全诗的形象化特点非常鲜明。 “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 透过《离骚》,我们看到的是诗人披兰佩蕙,芳洁清峻的美好形象和刚直不阿,忠贞执着的伟大人格。面对现实的污浊险恶,屈原清醒地认识到前途的艰险和命运的多舛,但他不愿屈心抑志,宁愿捍卫自己的人格尊严,九死而未悔。对国家真挚深沉的爱和对自我高洁人格的坚持,使屈原始终坚守理想,生死以之,最终以死殉志。而由其心血凝成的《离骚》,也因此塑造了一个光照千古的不朽人格,千百年来一直影响着中华民族精神和人格的形成。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其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于日月争光可也。 ——《史记》 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3、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4、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5、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6、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7、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 8、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衣?; 沧狼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9、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10、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贾谊《吊屈原赋》 * *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骚 屈 原 常宁二中高一语文组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他出身于楚国贵族,学识渊博,善外交辞令。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平 原 楚 屈原一生创作了《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许多不朽的作品。其中,晚年创作的《离骚》是《楚辞》中的名篇,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抒情诗。以《离骚》为代表的屈原的作品,是我国古代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屈原的文学成就 “楚辞”是战国时代产生于楚国地区的一种新诗体。又名“骚体诗”,按其名称本义来说,是指楚地歌辞的意思,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楚辞” 形式自由,句式散文化,在语言风格以及声调节拍上都有着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是屈原在吸收民间语言和南方歌谣的形式与韵律的基础上发展和创造出来的一种新诗体。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诗歌史上杰出的、最长的抒情诗,共375句,2500多字。这篇浪漫主义杰作,迸发出了诗人崇高理想和炽热感情的灿烂光彩。 全诗可分为三大部分。 前面部分从自己的世系、品质、修养和抱负写起,回溯自己辅佐楚王所进行的改革弊政的斗争及受谗被疏的遭遇,表明了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政治态度与“九死未悔”的坚定信念; 中间部分借女媭劝告,总结历史上兴亡盛衰的经验教训,阐述了“举贤授能”的政治主张,并从而引出神游天地、“上下求索”的幻想境界,表现了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最后部分在追求不得之后,转而请神灵占卜,询问出路,从中反映了离开故国、怀恋故土的思想矛盾,而在升腾远游之中,“忽临睨夫旧乡”,终于不忍心离开自己的祖国,最后决心以死来殉自己的理想。前一部分作为对往事的追忆,偏重于叙写现实;后两部分作为对未来的探求,偏重于驰骋想象,最后则以回到现实结束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