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杂谈之中国复姓少见的原因.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姓氏杂谈之中国复姓少见的原因 大家都知道,中国除了常见的百家姓之外,五花八门的姓氏很多,甚至还有很多是生僻字组成的姓氏。大家应该还注意的中国的复姓对于单姓来说特别少,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下面我们来谈一谈! 1、一些复姓在古代属于少数民族部落、民族。在这些部落强盛时,这些姓氏其实属于强势姓氏,常见的比如拓跋、慕容、宇文等都是部落首领乃至后来朝代帝王的姓氏。这样的复姓常见的还有尉迟、呼延、耶律、完颜、赫连等。但是由于包括已经吸收同化的少数民族在内的华夏汉民族太过于强大了,要么直接战胜了他们,使之部族人数减少,部族发展停滞或倒退,要么就是被汉文化吸收同化,导致这些姓汉化。汉化的过程包括整体改姓,或者避祸改姓。也包括这些部族的不同分支逐步改姓。如拓跋氏直接改为元氏。而尉迟衍化为尉、迟、胡、杨等姓氏。 一些复姓在得氏的早期其实和很多单姓一样。并不一定处于劣势。只是因为某些复姓出了有权势地位的人物,但是因为政治斗争等原因为避免株连灭族,后代避祸不得不改姓。也就是说这些复姓还没来得及和其他姓氏一样繁衍,就注定了被迫改成单姓或者就跟一棵树被弄残了一样,再怎么发展也比不过其他单姓了。 这种复姓比如颛孙衍化为孙氏,还有如今在湖北还有的比干姓已经不少写作guan入声,(比干上下写)衍化为林姓的。 一些复姓来源单一,并且在得氏不长的时间内就被族人简化姓氏或改姓。多数复姓是这种情况。简化或改姓的原因有避祸、谬误、民族融合汉化、迁徙分支等这种原因。如今这种趋势依然有。 比如媒体报道过的陕西咸阳那边的第五姓,由于给上学的孩子造成写名字的麻烦,家长有的直接改成五姓。还比如令狐姓,改成令姓是一种趋势。 其他一些客观的因素。比如姓氏也和世间万物一样,看起来有种优胜劣汰的趋势。比如李,王等来源有几十种,太过于强势,随着年代的发展,比如挤压一些少数姓氏的生存空间。很简单的例子,假如有3个王姓繁衍后代,和1个诸葛姓繁衍后代,那么也许王能延续三四代,而诸葛姓只要下一代只要是生女,那么诸葛姓就没有了。 这跟姓氏发展过程中人口数逐渐两级分化有关。也就是说在未来不管是复姓还是单姓,只要人数低于人口发展指数的平均水平,理论上早晚会消亡。目前估计也就欧阳姓属于强势复姓,其余所有复姓都是处于劣势的。 5、那些尊贵的复姓。在王朝辉煌时,是身份的象征。但是改朝换代了,就会招来很多麻烦。比如,时代最近的清朝,爱新觉罗。现在都改为:金,还有,肇俊哲。这已经找不到皇族的痕迹了。如果不改姓,在那场十年浩劫的第一天,全家就被人玩死了。 还有司马,陕西省韩城市的嵬东乡徐村,居住着许多姓同或姓冯的人家。两千年来他们遵奉“冯同一家”,“冯同不分”,“冯同不婚”遗训。 每逢清明时节,他们便怀着虔诚敬佩之情,成群结队地来到“汉太史遗祠”,为先祖司马迁祭祀扫墓。北魏大规模改姓,鲜卑姓氏改为汉姓。战国末年齐国灭亡,王族四散逃跑,出东门的改姓东门,出西门的改姓西门。赵奢的后人,因为赵括长平之战战败,大家都不敢姓赵了,赵奢的封爵是“马服君”,那就改姓马。

文档评论(0)

ktj8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