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护理专业药理第40章人工合成抗菌药.ppt

  1. 1、本文档共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护理专业药理第40章人工合成抗菌药课件

第四十章人工合成抗菌药 第一节 喹诺酮类药物 一、概述 1、第一代:萘啶酸1962年合成。 (1)po吸收差。 (2)抗菌谱窄:仅对部分G-杆菌有效。 (3)毒副作用较大。 目前已淘汰。 2、第二代:吡哌酸1974年合成。 (1)po易吸收。 (2)抗菌活性:强于萘啶酸,对G-杆菌包括部分铜绿假单胞菌有效。 (3)应用:敏感菌所致泌尿、肠道感染。 (4)不良反应:较萘啶酸少。 4、第四代:90年代以来新上市的氟喹诺酮类药物。 (1)药代动力学及安全性:改善↑↑。 (2)抗菌谱↑:G+及G-菌、支原体、衣原体。 (3)抗菌活性↑↑。 药物:司帕沙星、那氟沙星、左氧氟沙星、格帕沙星、曲伐沙星、阿拉沙星、莫西沙星、吉米沙星、加替沙星等。 【抗菌作用】 1、氟喹诺酮类属广谱杀菌药: 对大多数G+、G-菌抗菌作用良好,包括铜绿假单胞菌、伤寒杆菌及金葡菌。 2、90年代后期的氟喹诺酮类如莫西沙星等: (1)对G+菌、结核分枝杆菌、军团菌、支原体、衣原体的杀灭作用进一步↑。 (2)对厌氧菌作用↑。 二、常用喹诺酮类药物特点 环丙沙星 目前氟喹诺酮类抗菌作用最强者 1、po和静脉制剂。 2、组织穿透力强,分布广。 3、主用G-杆菌所致的呼吸、消化、泌尿生殖道、骨与关节和皮肤软组织感染。 4、老人和运动员慎用:诱发跟腱撕裂 第二节 磺胺类抗菌药 【药物分类】 1、用于全身感染:po易吸收,根据t1/2分: (1)短效类(<10h):如SIZ (2)中效类(10~24h):如SD、SMZ (3)长效类(>24h):如磺胺间甲氧嘧啶(SMM)、磺胺对甲氧嘧啶(SMD)、磺胺多辛(SDM,周效磺胺)。 2、用于肠道感染:如柳氮磺胺吡啶(SASP) 。 3、外用:如磺胺米隆(SML)、磺胺嘧啶银(SD-Ag)、磺胺醋酰钠(SA-Na)。 【作用机制】 二、常用的磺胺类药物 第三节 其他合成抗菌药 二、甲氧苄啶(TMP) 【不良反应】 1、恶心、呕吐、皮疹等。 2、血液系统: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白细胞和血小板↓。 治疗: (1)停药后可恢复。 (2)必要时甲酰四氢叶酸治疗。 3、孕妇禁用:可能致畸。 第四节 硝基呋喃类药物 特点: 1、抗菌谱广:对多数G+、G-菌均有杀菌作用,但对铜绿假单胞菌作用较弱。 2、不易产生耐药性,与其他抗菌药物无交叉耐药性。 3、不适于全身性感染:血药浓度低。 4、毒性较大。 思考题 1、常用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应用 2、简述磺胺类药物的抗菌机制和临床应用。 3、磺胺类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及防治措施。 4、SMZ+TMP的理论依据。 5、甲硝唑的临床应用。 PABA + 二氢蝶啶 二氢蝶酸合成酶 二氢蝶酸 磺胺类 二氢叶酸 谷氨酸 四氢叶酸 二氢叶酸还原酶 TMP 图40-1 磺胺类和TMP等抗菌作用机制示意图 应用注意: 1、首剂加倍: 因为PABA与二氢蝶酸合成酶的亲和力比磺胺药强数千倍以上。 2、局部感染时应清创排脓:因为脓液或坏死组织中含大量PABA。 3、不与普鲁卡因合用:因为普鲁卡因在体内水解产生PABA。 4、各磺胺药之间有交叉耐药。 【临床应用】 1、主用于流脑、敏感菌引起的呼吸、泌尿道感染等。 2、伤寒、布氏杆菌感染和疟疾。 3、po不吸收的磺胺药:肠道感染及肠道术前消毒。 4、外用药物:眼科、大面积烧伤。 【不良反应】 1、泌尿系统损害:在尿中析出结晶,可产生结晶尿、血尿、尿痛和尿闭。 服用SD或SMZ时应: (1)多饮水 (2)同服等量NaHCO3 (3)肾功能不全禁用 2、过敏反应:药热、皮疹多见,偶见多形性红斑、剥脱性皮炎,严重者死亡。 本类药有交叉过敏反应,有过敏史者禁用。 3、血液系统反应:长期用药可抑制骨髓,导致白细胞↓、血小板↓、再障。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者可致溶血性贫血。 用药期间定期检查血常规。 4、消化系统: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可致肝损害甚至急性肝坏死,肝功能受损者避免使用。 5、神经系统反应:少数头痛、头晕、失眠 驾驶员和高空作业者慎用。 6、临产孕妇、新生儿禁用:磺胺药竞争血浆蛋白而置换出胆红素→新生儿血中游离胆红素浓度↑→胆红素脑病(核黄疸)。 (一)用于全身感染的药物 磺胺嘧啶(SD) (1)po易吸收:t1/2为10~13h,血浆蛋白结合率45% ,易透过血脑屏障,达血药浓度的80%。 (2)①普通型流脑首选。 ②诺卡菌属引起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