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南地区民间传统技艺保护与传承.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浙南地区民间传统技艺保护与传承.pdf

第 27卷 第 $ 期 长 春 大 学 学 报 Vol .27 )〇.$ 2017年 $ 月 JOURN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Mar . 2017 浙南地区民间传统技艺保护与传承 李 燕 % 胡 智 文 [ (浙江传媒学院a 音乐学院;[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地,杭州$10014) 摘要:我国浙南地区拥有丰富的凝聚中华民族特有群体智慧、工匠精神、情感气质和审美情趣的 民间传统技艺资源,它们承袭着中华民族独特而厚重的文化气质。本文认为地方活态民间传统技 艺的发掘、整理、保护与传承,应立足于地方文化生态及经济文化发展现状,探索其生产性保护利 用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模式。 关键词:浙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生产性保护 中图分类号:J 50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9-3907(2017)03-0112-04 诺贝尔奖获得者、英 国 学 者 W illia m H enry 统技艺逐渐失去其原生土壤;另一方面,过度的商 B ra g g 指出,“传统技艺是指人们在长期生产实践中 业化利用让许多传统技艺逐渐失去其固有的文化 形成的造福人类的生产技能”,并积极倡导民间传 本真性,甚至最终走向消亡。 统技艺的生产性保护[1]。传统技艺不应是人去拾 尽管通过大英博物馆收藏的绝世珍藏可以让 遗的文化基因构件,而是经过人们世世代代口耳相 我们重温中华传统技艺带给先贤们带来的快乐与 传、承袭革新、流变衍生的活态民族非物质文化遗 感动[3],但是唯有在具有生产性质的实践过程中, 产,在不同历史时期均能呈现其独有的民族群体智 积极开展生产性保护和体验式传习,才能可持续地 慧、工匠精神、情感气质和审美特征[2]。作为非物 维持地方传统技艺的原真性、完整性,促进地方经 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技艺的保护与传 济与社会发展[4-6]。 承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1 浙南地区传统技艺保护利用的历史与现状 浙南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历史、文 为了保护世界文化与文明的多样性,如何探索 化条件,迄今仍蕴藏着大量极具地域特色的民间传 统技艺资源。在 2006年颁布的《国家级首批非物 适合自己的传统技艺保护模式,以此来促进本地区 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已经成为各国政府的共识。 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 作就高达39类、共 44项,占全国总量的7. 53%,居 1972年 11月 16日,U N E S C O 第十七届大会在巴黎 全国之首。细纹刻纸(乐清)、黄杨木雕(乐清)、仙 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公约》,确立了文化遗 居花灯(乐清)、青瓷烧制(龙泉)、宝剑锻制(龙 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的保护范围。 我国于1985年 12月 12日正式成为该公约缔约国。 泉)、药发木偶戏(泰顺)、石雕(青田)、干漆夹(髹 饰(天台山)等浙南地区传统技艺均入选《国家级首 截止2016年6 月9 日,192个国家和地区成为该公 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占浙江省的25%。乐清 约的缔约国[7],各国人民在保护与传承各民族文化 象阳镇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工艺之乡”,泰顺、 遗产实践上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使传承者及产 庆元木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