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羌彝走廊非遗传承保护研究——以贵州传统技艺为例.pdf

藏羌彝走廊非遗传承保护研究——以贵州传统技艺为例.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藏羌彝走廊非遗传承保护研究——以贵州传统技艺为例.pdf

2017年第1期 北方 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No.1,2017 总第133期 JournalofBefiangUniversityofNationalities Gen.No.133 藏羌彝走廊非遗传承保护研究 — — 以贵州传统技艺为例 肖远平 ,王伟杰 (1.贵州 民族大学 南方少数 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贵州 贵阳550025; 2.贵州民族大学 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心,贵州 贵阳550025) 摘 要:贵州传统技艺历史悠久,品类多样 ,极具民族性与原生性。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发展,贵州通 过实施 “锦绣计划”,开展 “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在传统技艺的有效保护和有序传承方面取得 了宝贵 的 “贵州经验”,为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重要借鉴。 关键词:藏羌彝走廊;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 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6627(2017)01—0062—05 传统技艺是历史上传承下来的手工业技术与工艺,包含传统的饮食、饰品、建筑、器物、交通工 具等,与人们的吃、穿、住、用、行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藏羌彝走廊覆盖的各个省、直辖市和 自治 区有着丰富的传统技艺资源。保护这些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 “非遗”),不仅具有 重要的实用价值和经济价值,更有深远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一 、 贵州传统技艺的多样化特征 贵州传统技艺④类非遗历史悠久,品类多样,极具民族性与原生性。具体来看,贵州的传统技 艺包括特色鲜明的民族建筑、味美绝伦的民族美食 、工艺精湛的民族服饰、巧夺天工的民族器物、古 老特色的交通工具。除了传统交通工具已基本淡出现代人的生活之外,其他的传统技艺依然顽强 地存在于贵州人的 日常生活之中。 如同贵州其他类别的非遗名录一样 ,传统技艺中少数民族名录的比重较大。在贵州省的国家 级和省级传统技艺名录中,有 80%以上名录都与少数 民族相关。在 14项国家级非遗名录 中,除 “茅台酒酿制技艺”(国家级,Ⅷ 一57)外,其他名录都与少数民族相关。这与贵州聚居着 17个世居 少数民族的特殊人文地理状况不无关系。少数民族群众在千百年来的生产生活中,凭借 自身的智 收稿 日期 :2o16一l1一ol 基金项 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 目“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基层社会治理研究”(16BMZ049) 作者简介:肖远平 (1965一),男,贵州大方人,贵州民族大学教授 ,博士,博士生导师,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 点研究基地 “南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首席专家,主要从事民俗学研究;王伟杰 (1985一),男,河南漯河人,贵州民族大学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文化 遗产与文化产业研究。 ① 文化部在首批国家级非遗名录中,传统技艺类名为 “传统手工技艺”,第二批国家级非遗名录颁布时,更名为 “传统技 艺”,并延续至第四批。 62 慧,利用贵州富饶的物产条件,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技艺。贵州传统技艺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 时间较长,传承脉络清晰。无论是国家级非遗还是省级非遗的传统技艺 ,都至少有百年以上的传承 历史。如被评为首批国家级非遗名录的苗族蜡染技艺(国家级,Ⅷ 一25),早在秦汉时代,苗族的先 民就已经掌握了蜡染技术;印江印染技艺伴随着我国纺织业的发展而兴起,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 史;织金砂陶已有 350余年的历史;三穗竹编起始年代可追溯至明末清初,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这些传统技艺不但传承时间长,弥足珍贵的是,直至今 日仍被人们广泛利用并活态地传承着(!)。 贵州传统技艺类非遗在数量和质量上在中国都名列前茅。截至 目前,贵州共有国家级传统技 艺类名录 14项26处,省级非遗名录89项 (个)@129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12人,省级非遗传承人 91人。不论是非遗名录还是传承人,贵州都有着质和量的优势,从而为当地经济文化一体化的发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