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一音多字的奥秘.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汉字一音多字的奥秘

前 言 汉语,汉字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国五千年文化 的根,被称之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用它写出的经史典籍、 诗文歌赋是浩如烟海,不独是中国的宝库,也是世界人类的 精神财富。印象派画家在中国草书和狂草中寻找灵感,外国 的军事院校和企业家学孙子兵法,可是普遍得很。看!今日 中国学生,语文水平低下的状况,实在令人惋惜,令人痛心! 语文课时,每周每天都有一节,不能说教育当局不重视,问 题在于教材,教育方法,其中套用西欧语法,占用了不少时 间和精力。外语课本本身就有语法,我们何必画蛇添足。现 在各地已建有近两百所孔子学院。外国留学生有25万之多。 能出国的教师严重不足,教材边试边换,极不成熟。随着中 国经济建设的发展,诸多方面交流的扩展,深入。用人民币 结算贸易往来的国家也会愈来愈多。人民币与美元并驾齐 驱,甚至有赶超的时日,也并非没有可能。21 世纪也是汉 字发挥威力的时代。我们中国人自己能不把语文学好用好 吗?安排学生学一些汉字方面的基本知识,对继承,理解, 应用发扬汉字文化,应当是有益而无害的。语文教师推卸不 了,是这一事业的桥梁和中流砥柱。 鄙人对汉字一字多音,从好奇出发,而有兴趣,把探索 到点点滴滴的领悟,汇报给大家供参阅。由于本人才疏学浅, 力量有限,条件有限,掛一漏万,差错之处难免,尚望不吝 斧正。 1 千古之谜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汉字是记录汉语的符号。文 字也可以说是书面语言。汉字有多少?有 45 678 个。读音 有多少?有 1 355 个。字多音少,显然就得有大量的同音字, 另一方面汉字又有一字多音,多义的情况。享字有 12 个音 义,昔字有 10 个音义,可以称得上冠亚军了。但比起简化 字又字有 44 个读音,也就黯然失色了。文字与语言的功用 是不同的。这两者之间不能划一个等号。汉字有一套字理, 就是“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其 实应当再加上一书,会意派生。 汉语是世界上最科学、最简易的语言,汉字是世界上 历史最久、生命最长、最顽强的文字。汉字是我们历代祖先 给我们流传下来的宝贵财富,到现在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 了。汉字是谁创造的?传说是黄帝派的史官仓颉。仓颉造字 惊动了天地鬼神,鬼哭神嚎。最后,五谷像雨点一样从天而 降。其实,汉字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 中集体创造的。仓颉充其量做了收集、整理和加工。当然, 这种贡献也是很大的。 汉字是有生命的,它的形体不断地在演变着。它经历甲骨 文,金文,石鼓文,籀文,六国古文,小篆,隶书,行书, 草书,楷书。直到现在繁体字、简体字。通常把小篆以前的 文字叫做古文,隶书以后的文字叫做近代文字。今后,汉字 还会什么样的演变呢?我们大家和我们的子孙后代拭目以 2 待吧!国家文字改革委员会的专家和为数不少的语言学者们 还在像仓颉一样在忙着呢!汉字形体在演变的同时,汉字的 读音也有很大的变化。据考证,在秦汉以前的上古时代,汉 字,一字只有一音和平上去三声。有正无变,音韵至谐。经 书上“通用”和“假借”的现象比较普遍。这是当时新字生 成速度跟不上语言发展的速度而采取的应急措施。魏晋以 后,全国统一了,生产大发展,交流大广泛,人们发音功能 大进步,就有了“入声”有了“轻唇音”,有了“舌上音” 还有“捲舌音”“开口音”“闭口音”······等等,汉字的音 韵得以完善和诸多变化。一字多音的现象开始出现,随之愈 演愈烈,但是上古时代留下的经书,仍然是历代学子必读的 课本。人们以今韵去读古书,读得诘屈聱牙。加之代代口口 相授,方言、俗语掺杂其间,于是,有自唐以后,无人能通 读本应是朗朗上口的诗经的说法,对其他经书,也是难读费 解。顺应时势,训诂学兴盛起来,代有辈出。在声韵方面, 唐人孙重,宋人朱熹,推出叶 xie 音,任意改读古文,造成 音读的混乱,令人无法适从。为此,多少代文人学子困惑, 迷惘。一字多音成了千古之谜。 汉字一字多音的现象不但存在古代经书里,就是现在我 们离不开的六七千个通常用字中,也比比皆是,如:发→拨 泼,番→播鄱,福→逼,皮→坡玻,系→鲧,去→砝珐,册 →姗跚,今日,对这类字的读音产生疑问的人恐怕是不多的。 即使有问老师,老师只能回答:我的老师没有

文档评论(0)

ldj21532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