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位词人看词发展脉络.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四位词人看词发展脉络

从四位词人看词的发展脉络   摘 要:词兴起于民间,经文人而发展壮大。李煜使词从伶工词到士大夫之词,使词的创作群体发生了改变;柳永专力填词,从小令到慢词,使词的体裁发生了转变,扩大了词的叙事功能;苏东坡“以诗入词”,开一代风气之先,拓宽了词的抒情功能,打破了原本“诗庄词媚”的格局;辛弃疾“以文入词”,进一步完善词的叙事和表现手法,集词学之大成。四位词人在词学发展上都有开拓之功,构成了词发展的一个整体脉络 关键词:词体发展 李煜 柳永 苏轼 辛弃疾 词起源于燕(宴)乐,语极俚俗,类似于现代的流行歌曲,这从敦煌石室中所发现之晚唐抄本词曲《云谣集》便可一窥究竟。同时,词又与古乐府颇有传承,两者区别在于,乐府是“因词以配乐”,词则是“由乐以定辞”,故按调写词称“倚声”“填词” 词的兴起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隋唐以来一直在酝酿之中,直到南唐后主李煜之后,才开始了长足的发展和突破。自此,经柳永、苏东坡而臻于完善,稼轩集其大成。此后一直到清代略有中兴,但也“只纳兰一人”而已。以上几位词人都具有开拓之功,且包含了词由兴起到发展到结束的整个过程,组成了一部简单的词学发展史。现分述之,可略窥词体之发展脉络 一、李煜:从伶工词到士大夫之词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对李煜词给予了最高评价:“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所谓“神秀”,乃是词所表现出的人物内在的精神境界,按照王国维的说法就是“眼界大、感慨深” 李煜在词史上的主要贡献在于拓宽了词作的创作群体。“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李煜一生经历使“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他本出身宫廷,“词人者,不失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李煜独特的生活环境与经历,因为缺少社会阅历,使他一直存有一份赤子之心,在他前期的词作中,毫无掩饰地将感情宣泄出来,读来趣味盎然。当他沦为阶下囚之后,“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他的人生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对于往事,恍如“一梦浮生”,除了以泪洗面,独自凭栏外,只能以血书之,然犹不足以释怀 王国维道:“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这“以血书者”之词,自是血泪悲慨凝成的真情,也进一步显现了后主词的“眼界大”“感慨深”,其词亦足以“撩人情意,震人心魄” 李煜虽是亡国之君,但毕竟也是“曾经阔过的”,因此仍然具有巨大的人格魅力,加上他“神秀”之作,当时知识分子阶层纷纷仿效。如晏殊堂堂宰相,也“日以写词为务”,范仲淹、欧阳修等朝廷要员也是著名词人,工部尚书宋祁更因“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而被戏称为“闹部长” 词最初只是由专业伶工创作,内容和主题都十分单一,文人士大夫都不屑为之,是李煜使士大夫对填词产生了兴趣 二、柳永:从小令到慢词 李煜之后,在词学发展史上具有开拓之功者当属柳永。他在词史上的贡献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新声”(即慢词)的创作,即其在体裁上的拓展。“词至耆卿,始铺叙展衍,备足无余”,即是就慢词而言的。关于柳永慢词创作经历,先讲一个故事。据宋人笔记,柳永因在《鹤冲天》词中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之句为宋仁宗所不喜,批曰:“此人风前月下,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因此他屡试不第,因此就有了他后来的长居京师,遍游妓馆。“耆卿居京华,暇日遍游妓馆。所至,妓者爱其有词名,能够移宫换羽;一经品题,身价十倍。妓者多以金物资给之。”(罗烨《醉翁谈录》) 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几个信息:一、柳永居汴京时,过着流连于妓馆的市民生活,使他有了底层生活经历(或曰民间基础);二、柳永精通音律,“能够移宫换羽”,并且词名播于天下,特为妓女所厚爱;三、妓女若得柳永题咏的词作,立时增价十倍,可见柳永词经歌妓传唱之艺术价值已转化为她们的经济价值,这又刺激歌妓们更喜爱柳词(类似于现在的导演之于演员,如张艺谋之捧红章子怡、巩利);四、柳永词给歌妓传唱,本人可获得“稿酬”(金物资给之),开始了商业化操作。换言之,柳永经济生活的来源,已不类士大夫者流靠官俸资给,而是“以文为货”,成为一名专业作家 柳永主要生活于仁宗朝,当时“中原息兵,汴京繁富,歌台舞席,竞赌新声”(《乐府余论》),这里一“赌”字用得十分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当时“夜总会”生意上的激烈竞争。因为柳永“词名播于天下”,所以“教坊乐工,每得新声,必求永为词,始行于世”。从中足可看出柳永在当时歌(词)坛举足轻重的地位 宋初词宗《花间》,多唱小令。独柳永首唱新声,功不可没。试看北宋初年至徽宗时代,几个大名家的词集几乎全是小令:如晏殊的《珠玉词》,全部一百三十多首,除了卷末五首应酬之寿词《拂霓裳》《连理枝》是中调外,几乎全是小令。欧阳修的《六一词》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