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北京地铁噪声污染惹民怨 专家会诊解决方案尚待研究
——关于北京地铁大兴线噪声扰民事件的报道
本报记者 罗冰
连日来,刚刚开通的北京地铁大兴线振动噪音扰民问题,在网络上成为网友关注的热点,1月7日下午,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组织地铁大兴线设计、运营、环保等单位举行了媒体会震动大兴区兴华大街的西侧,出小区门就是地铁大兴线的高米店北站。每当有列车从地下经过,家中就会有震动,而且还伴随着“轰隆隆”的声音,每次持续大约5秒钟。桌上的杯子都被震得直晃荡。白天好一点,晚上声音特别尖锐无法入睡老人一位住在10号楼的老大爷说,最开始听到这种声音的时候,他们还以为地震了。老大爷说,他们老两口被这种声音弄得脑子疼、心口疼。另一户住在6号楼的居民说,每当过车的时候,家里3岁的孩子就会捂住耳朵。“刚开始大家很高兴,但很快就被地铁的震动和噪音带来的烦恼淹没了。”..居民刘女士很多居民表示,除了烦,他们还担心楼体能否承受,“不会慢慢地就把楼震塌了吧?”墙外墙皮了提醒居民注意安全。
小区东侧,地铁大兴线“震动”污染。北京地铁大兴线和4号线正式贯通运营以来,大兴线的平均日客流量都在15万人次以上。“为百姓服务的好事却对一部分百姓生活造成了影响,我们确实感到遗憾。”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第六项目管理中心党委书记、副总经理刘军告诉记者接到居民的投诉后,公司高度重视,组织地铁建设、运营、设计等单位进行了现场调查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轨道监理工程师刘力分析,车辆因素是造成振动较大的因素之一。由于4号线轨道异常波形磨耗的作用,对车轮造成了影响。当这些病害车辆在大兴线行驶时,造成轮轨间相互作用力增大,引发振动加剧。其次,会车时双线列车同时作用,加剧了室内振动。
测量显示,轨道线路的中线和小区居民楼的最近距离为12.5米。“传播距离也是一个重要因素。青岛嘉园距离地铁大兴线距离近,在此范围内,振动能量衰减小,作用于建筑物振动能量较大。”刘力说。
“与此同时,不排除二次振动的影响。”刘力认为,列车经过时所产生的振动作用于小区建筑时,可能引起楼内局部结构如楼板、悬吊物等的二次振动,造成居民振感强烈。但是否存在共振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检测数据进行分析。
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2010年12月,对小区的环境振动及室内二次结构噪声进行了4次检测。
“检测数据随机变化较大。4号线部分车辆通过时振动明显,检测数据超过了交通干线道路两侧昼间75分贝、夜间72分贝的限值;大兴线新车通过时情况稍好些,振动指标符合相关标准。”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检测室主任宋瑞祥告诉记者。
各有关机构正在全力以赴,查找原因。
“正在尽最大努力解决问题”
“我们一定会尽最大努力,全力以赴解决问题,将振动影响尽量减少到最小。”刘军表示,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公司已经委托北京市劳保所在地铁正式载客运营的条件下,对青岛嘉园的楼房和地铁再次同时进行振动检测,由铁道科学研究院进行频谱分析,研究振动产生的原因,力争在1月10日前再次召开专家论证会,1月15日前开始采取行之有效的工程措施,给居民一个满意的答复。
地铁太快,标准太慢
青岛嘉园小区居民遭遇的困扰,折射出了我国地铁建设中存在的种种弊病。
铁道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孙宁曾经被好几位居民拉到家里现场体验。“进去一听,我也有清晰的感受。”孙宁告诉记者,这样的问题,在不少城市都存在。
让他忧心的是,地铁振动问题的解决,一种是“符合规范”的解决,一种是“满足大部分百姓感受”的解决。
“尽管地铁规划设计之初,都会进行严格的环境评价,考虑对周边居民的影响采取相应的减振降噪措施。但如果仅仅是确保符合标准限值,居民仍然会有明显的感觉。”孙宁表示,我国地铁建设主要遵循的是欧洲标准,它考虑的是欧洲人的感受度,但是,欧洲的标准在不断改变,我们转变得却比较慢。相关法律法规的滞后,影响了居民对自身财产权和健康权的保护。
关于地铁振动,现行标准主要依据《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这部1988年制定的标准已经难以适应城市发展的现状。“老百姓变得更敏感了。”孙宁说。当然,这样的“敏感”不仅仅是对居住舒适度的要求更高了,也包括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意识的增强。
而对于建成区的地下空间资源保护,我国同样缺乏相应的技术法规。“标准的制定必须考虑百姓的切身感受和合法权益。”孙宁认为,地铁建设的快速推进,将相关标准、法规的清理工作推到了前台。据了解,深圳已经率先编制了《深圳市地下空间资源规划》。
公开透明,才能建好地铁
“之所以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说到底是我们的地铁建得太快了。”孙宁感慨道。有人用“地铁大跃进”来形容如今全国各地上马地铁项目的热情,也许并不为过。
此前不少城市就曾暴露地铁建设相互攀比的情况:比公里数,比竣工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