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知识教程之音韵.doc

  1.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代汉语知识教程之音韵 第十六章汉语古音是怎样研究出来的 第一节 根据韵书和反切分析音类 1.0我国古代出现过不少音韵学著作,记载了若干种语音系统。韵书是古代音韵学著作中最重要的种类之一,是现代人研究汉语古音的重要依据,东汉末年,人们的语音分析水平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创造出一种叫做“反切”的注音方法,随后就有人编写了韵书,以后历代都有韵书出现。 韵书是以分韵和注音为主要功能的工具书。这种工具书按照音节的内部成分(声调、韵腹和韵尾、介音、声母)给汉字层层分类,并且用反切给汉字注音。通过分析韵书的内部分类和反切用字情况,我们可以了解一部韵书的语音系统包括多少个声调、多少个韵,多少个声母,一韵内包含几个韵母,哪些字是同音字。不同时代产生的韵书在编排体例上有所不同,表现音系的细致程度也有不同。下面分别介绍中古和近代两种有代表性的韵书体例。 1.1韵书的分析 1. 1.1中古时代的韵书以《广韵》为代表,它的体例可称作“三级分类法”。 第一层分类以声调为标准,分出的单位是“卷”。它的声调系统是平、上、去、入四声,按道理应该分四卷,但实际上分了五卷,原因是平声字多,因而分了上平、下平两卷,共有五卷。从声调类别而言,还是四类。 第二层分类以韵腹和韵尾为标准。一卷之内,韵腹、韵尾相同的字归为一类,这样的类就是“韵”,每个韵有一个名称,就是韵目。如平声东韵、冬韵、锺韵、江韵等。《广韵》全书有平声57韵,_上声54韵,去声60韵,人声34韵,共计206韵。把“韵腹+韵尾”看作一个单位,是传统音韵学一直沿用的分析方法,这个单位可以叫做“韵基”。 第三层分类是同音字组,一韵之内读音完全相同的字划为一组,这样的同音字组通称“小韵”。小韵与小韵之间用圆圈隔开。每一小韵的第一个字后边有一个反切,是本小韵所有字的注音。每个字的下边都有字义的解释,因此韵书还可以起到字典的作用。 这样的韵书直接提供的语音信息有三层:声调、韵、小韵。它的欠缺是没有明确显示出介音和声母的类别。完整的韵母由介音、韵腹、韵尾三部分构成,若要完全把韵母区别开,还应该把一韵之内的字再分更小的类,即把介音不同的字分为不同的类。以介音、韵腹、韵尾和声调都相同为条件分出的小类叫做“韵类”。此外,一个声母的字还可能因为某种细小的差别而分为两个“声类”。韵类和声类的信息都包含在小韵的对立中,需要通过分析反切而间接地获得,下文要讲的“反切系联法”就是用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1.1.2近代的韵书在体例上有所改进,分类更加细致,条理更加明晰。以明代的《韵略易通》为例,它采用的是“四级分类法”,把韵基、声母、韵类、声调这几种音类成分都分别得很清晰。它的分类次序也跟《广韵》不同。 《韵略易通》第一层分类以韵基为标准,即把韵腹韵尾相同的字归为一类,不同声调的字都包括在内,这样的音类,通常叫做“韵部”。全书共分二十韵部,分别以“东洪”“江阳”“真文”“山寒”等作韵目。 第二层分类以声母为标准。该书音系有二十个声母,用一首“早梅诗”二十字作字母,这首诗是:“东风破早梅,向暖一枝开,冰雪无人见,春从天上来。”各韵部里同一声母的字类聚在一起,都按照这个次序排列。 第三层分类以介音为标准。每个声母下边所统的字,如果分别具有不同的介音,就分为不同的组。这种声母韵母都相同而包含不同声调的字群,音韵学上没有专用的名称。 第四层分类以声调为标准,这一层就分到了小韵。该书的声调系统表面上是“平上去人”四声,但是平声里边隐含着阴阳的区别,阴平与阳平字之间有一个小圆圈隔开,实际上有五个声调。 1.1.3从以上两种韵书体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古代韵书的编纂原理是“层级分类法”,通过对汉字的层层分类揭示音节分析的结果。现代人则通过这些分类而了解一部韵书的音系结构。 虽然早在三国时代就有韵书出现,以后历代出现的韵书数量不少,但是我们从韵书得到的古音内容也是有相当局限的。汉代以前完全没有韵书,魏晋南北朝时代的韵书已经全部失传,这些时期的古音要从其他材料中获得。唐宋时期流行的“官韵”一直沿袭《切韵》系统,不能反映实际语言的演变。因此韵书只是古音材料中的一部分,并且往往需要跟其他资料结合起来运用。 1.2反切的系联 1.2.1反切这种注音方法是用两个汉字给另外一个汉字标注读音,可以用一个简单公式来表示: X,AB反。 或者:X, AB切。 X代表被注音的字,是“被切字”;A和B代表用来注音的字,A是“反切上字”,也叫“切上字”;B是“反切下字”,也叫做“切下字”。“反”和“切”是标志字,是这种注音方式的记号,隋唐以前用“反”字,唐代以后通用“切”字。比如一个“东”字,隋唐时注音为“德红反”,宋代的《广韵》改为“德红切”,其实是一样的。反切的原理是:把反切上字的声母跟反切下字的韵母和声调相结合,合成另外一个音节,就是被切字的读音。它的前提是:反切上字跟

文档评论(0)

shaoye3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