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购买中药材需谨慎辨别.doc购买中药材需谨慎辨别.doc购买中药材需谨慎辨别.doc
购买中药材需谨慎辨别
来源:HYPERLINK 药材批发
近日,一位消费者在药房购买中药红花,谁知回家用水浸泡发现红色即退,水液被染成红色,经鉴定系掺假者将菊花的舌状花染色冒充。 刚刚结束的全市中药材市场中药抽验检验也表明,目前我市中药材专业市场上的药品质量问题的确相当严重:假冒药材屡见不鲜、劣质药材比比皆是,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中药材的采摘时间不合理,导致了中药材质量的下降。列入中药材的植物“根、叶、花、实”等,应该在合理的时间采集,如果错过了时间,就会导致采集的中药材质量下降,有效成分降低甚至丧失,只有适时采撷,才能确保药材质量,千万不能夏药春采,秋果夏摘,..夏收,冬药春挖,这是采挖药材的大忌。比如市场上的山茱萸,有掺杂未成熟的果肉,这是采摘时不分青红,一概采之所至。未成熟的果肉入药,不符合中国药典规定。同样,没有在合适时间采摘的中药材还有枳壳、茵陈蒿等;二是常用中药材的非药用部位混杂于药材之中,冒充药材使用,这也在无形中降低了中药材的质量。比如细辛,《中国药典》2005年版明确将细辛的药用部位由“全草”正之为“根”和“根茎”但是市场上却屡屡发现,细辛中依然夹杂有大量的全草;三是掺杂使假,牟取暴利。例如金银花是忍冬科植物忍冬的干燥花蕾,但市场仍有掺杂品将玉米面及细沙拌入鱼目混珠。
有关专业人士认为,中医药是我们民族的文明瑰宝之一,不仅一直在国内享有一定盛誉,而且还走出了国门,研究者、推崇者日众,其对一些慢性病及身体的调理、保健的功效令人折服。与西药市场较为混乱、真假难辨相比,在较长时间里中药材因相对看得见、摸得着,消费者从未对其质量打过问号,殊不知,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专家眼里的中药材质量问题早已悄悄来到我们身边,并对健康带来威胁和影响,因为这些质量低劣的中药材不但不能为人们防病、治病,而且还会贻误病人的治疗。从长远观点来看,甚至会动摇人们对中医药的信赖。
针对目前我市中药材市场的如此局面,记者认为首先要把???中药材生产源头的质量关,尽快完善生产标准、规范生产流程,提高中药材质量。同时,流通领域的经营者一定要牢固树立守法、诚信经营的观念,不为不法利益所动,坚决杜绝搀杂使假。此外,有关执法部门必须加大监督管理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中药材的现象,规范中药经营部门和医疗单位采购销售和使用中药的行为,发现问题一查到底、决不手软,使百姓能安全、放心用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