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看看西方国家阅兵那些事
看看西方国家阅兵的那些事 2015年8月13日,英国伦敦,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89岁官方生日庆典举行皇家军队阅兵仪式。
中国古代很早就有阅兵的制度,《周礼“仲冬,教大阅”,意思是阅兵的时间一般定在冬季,其目的主要是不妨农时,不伤禾苗。西周时,周王室和诸侯国的阅兵分为“小阅”(每年举办,只检阅兵车)、“大阅”(3年一次,只检阅兵车)和“大搜”(5年一次,既检阅兵车也检阅步兵)三等,参加的兵力很多,有时甚至是举国出动,带有浓厚的“阅兵与军训”、“阅兵与狩猎”相结合的含义。自西周直到清代中后期,“大阅”的形式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西方阅兵的起源同样很悠久,早在希腊时期就有阅兵的记载,到了古罗马共和国时期形成定制,古罗马帝国时则进一步完善。曾有军事学家认为,近现代各国军队的阅兵程式,如固定的阅兵路线、号角和旗帜、受阅将士和装备列为方阵等,几乎都可追溯到古罗马。 “古罗马式阅兵”:凯旋门下
所谓“古罗马式阅兵”和中国古代的“大阅”有很大的差别
首先是主角不同。中国古代“大阅”的主角是皇帝,从传说中周武王灭纣后的“大阅”,到有明确记载的最后一次旧式阅兵―清咸丰九年(1859年)“大阅”,君主主持检阅,并披挂戎装躬自垂范是最基本的形式;“古罗马式阅兵”的主角却是统帅,苏拉、庞贝、凯撒、小西庇阿……都曾成为阅兵的主角。这些古罗马将领中,有些在阅兵时身份是执政官或皇帝,但许多都不是;作为阅兵总指挥,他们是亲自率军参阅的,而不像中国古代皇帝那样以视察、旁观为主
其次是性质不同。前面说到,中国古代“大阅”带有“农闲教战”的演习和军训性质,炫耀武力和夸耀战功则是次要功能;而“古罗马式阅兵”的首要功能却是庆祝凯旋(事实上拉丁语里“阅兵”和“凯旋”triumphus是同一个词),其次是炫耀武力,而全然没有演习、军训的功能―阅兵意味着军事行动告一段落
“古罗马式阅兵”的举办条件,包括作为统帅指挥一场战胜外族的战役,取得辉煌全胜并歼敌5000人以上,同时彻底消除敌方威胁,使战事得以告终。这样的统帅将获得“凯旋者”的终身荣衔和桂冠,并取得举办阅兵的资格
阅兵中,“凯旋者”和参阅将士都不穿军服,而是穿着节日盛装并戴着花冠,沿途接受群众的欢呼和花瓣抛洒。而留守的元老院元老、执政官等,要负责为“凯旋者”等将领当先导,他们是“第一方阵”。此后依次为:号手和旗帜方阵、战利品、献祭品、缴获敌人的武器徽章旗帜、重要战俘、用月桂枝包裹的“凯旋者”权杖、“凯旋者”本人的战车、将领方队,最后进场的则是凯旋者率领的普通士兵
曾让罗马帝国难堪的叙利亚帕尔米拉(就是因“伊斯兰国”野蛮摧毁文物而知名的古城)的女王齐诺比亚,和“埃及艳后”(其实是埃及的女王)克娄佩特拉,都曾作为“凯旋者”的重要战俘,被用金链锁着行进在阅兵行列中
自公元前8世纪传说中的罗马缔造者“狼奶婴儿”罗慕路斯,到15世纪灭亡的拜占庭帝国,罗马世界共举行了约500次“古罗马式阅兵”
进入中世纪后,阅兵几乎在“旧世界”绝迹。这是因为当时欧洲流行领主体制,国王和各级贵族递相为君臣,每位君主的常备兵都寥寥无几,阅兵这种适合于大兵团、常备兵体制的仪式,也就随着罗马兵团的消失而暂时沉寂。 近代阅兵:操典的不同流派
15世纪佛罗伦萨政治家马基雅维利曾试图“复古”,即照搬古罗马的军事体制,包括常备兵体制和阅兵,虽然因拘泥古制而虎头蛇尾,但名为“文艺复兴”、实为军事革新的常备兵体制及其建制根本―步兵操典,却终于在隆隆炮声中诞生于17世纪的尼德兰(今荷兰)
著名军事家莫里斯亲王认为,真正有战斗力的军队应该是训练有素、建制统一、装备由国家供应的职业化正规军,而要让这样一支职业化军队能够在平时、战时都能令行禁止,如臂使指,唯一的办法就是用严格的操典规范约束军队和每一个军人的每一个步骤、环节,并采用日复一日的机械练习使之习以为常,甚至成为本能。队列训练被认为是一切步兵操典的基础,而阅兵式则是队列训练的集大成者。随着工业化时代的到来,近代阅兵式和制式枪炮、操典和近代化军队编制一起,在“新旧世界”迅速得到普及
由于军事传统、军事思想和民族习惯的差异,欧美各国的阅兵逐渐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和特色
“操典式阅兵”:即源于荷兰莫里斯操典的阅兵,由18世纪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加以发扬光大,这位酷爱阅兵的国王兼统帅,制订了一系列沿袭至今的阅兵规则,如将阅兵分为阅兵式和分列式,设阅兵总指挥,并由其向检阅首长报告、作为检阅首长阅兵的引导;分列式时设“标兵”,采用先徒步、后骑兵、最后炮兵辎重的方队序列等
尤为重要的是,他借鉴德国民间舞步,创制了“操典式阅兵”的标志性步伐―正步(德国称Stechschritt即“刺步”,后来英国人称之为“鹅步”Goose-step,通称“普鲁士正步”)。“操典式阅兵”的最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