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研究生-组织化学概论2
病理学技术-组织化学;组织切片法;石蜡切片法;;;;;;;;;;;;;;;;;;;;;;;;;;;;;冰冻切片法;;;;;;;;;;;;;;;;;;;;大组织石蜡切片法;;;;其它切片法;;;HE染色 ;;;;;;;;;常用的特殊染色;;;;;;;;;;糖类;;;;;;;脂类染色;2.物理性质
脂类的比重小于1,所以比水轻,根据室温及其 熔点呈固态或液态。熔点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脂肪酸的链长(增加而升高);另外就是脂类的饱和程度(增加而升高)。
3.存在形式
(1).储存脂质:大量存在于脂肪细胞中,广泛分布于皮下、 大网膜、 肠系膜、 肾和胰等脏器周围以及肌间组织等处。储存脂质具有支持、保护、维持体温等作用,并参与能量代谢,故又称为能量库。
(2).基本脂质:存在于细胞内,是细胞原生质的组成部分或形成某种特殊的结构,如细胞膜、线粒体、髓鞘。脂质往往和组织的蛋白质结合而形成脂蛋白。;三、脂类的类型
脂类分为油脂、类脂及其衍生物。油脂(单纯脂)就是油和脂肪的统称。
1.中性脂肪(脂肪):又称甘油三酯,是甘油和脂肪酸所形成的脂。脂肪又分为简单甘油三酯和混合甘油三酯。
2.类脂(复合脂):磷脂、糖脂、胆固醇及其酯。
3.衍生脂类:上述脂类的水解产物,包括脂肪酸及其衍生物、甘油、鞘氨醇等。;苏丹III染色法;四、染色步骤
1.冰冻切片厚8--18um
2.蒸馏水稍洗
3.Harris苏木素液中染约1min
4.自来水洗后,用0.5%盐酸乙醇分化,再水洗直至细胞核返蓝为止
5.蒸馏水洗后移入70%乙醇内浸洗一下
6.浸入苏丹III染液中约30min或更长时间。若置于56℃温箱中可适当缩短时间
7.在70%乙醇中分化数秒钟
8.将切片浸于蒸馏水里,待组织片上的乙醇洗净,然后用玻璃棒挑捞切片贴在载玻片上
9.待切片在空气中稍晾干或用冷风机吹稍干
10.及时用甘油明胶封片
五、染色结果
脂肪呈红色,胞核呈蓝色
;油红O染色法;四、染色步骤
1.冰冻切片厚8--18um,后进行水洗
2.置于密封容器盛装的脂肪染色剂内(稀释后的油红染液)10-15min
3.用60%的乙醇分色
4.水洗
5.在Harris或其他苏木素淡染 30s
6.用水或者1%的磷酸氢二钠冲洗至变蓝
7.附贴与载玻片上,稍干
8.用甘油明胶封固
五、染色结果
脂肪呈红色,胞核呈蓝色;;网状纤维染色;2、形成
它的形成主要是在纤维母细胞的粗面内浆网中,合成可溶性胶原。在醛糖、类脂的作用下,形成可溶性胶原,随后它被分泌到细胞外,在基质中(或在细胞的表面)通过原胶原蛋白分子间的交联,聚合成为不溶性的胶原原纤维即网状纤维。;3、特点
网状纤维纤细,直径0.2-1μm,没有弹性,而有韧性,能抵抗胃液的消化和弱酸的腐蚀。它的主要成分也是胶原蛋白,在电镜下也有胶原原纤维特有的周期性横带。因此,网状纤维在分子结构上可能和胶原纤维相似,只不过胶原原纤维补蛋白质和多糖的基质粘聚成束,形成胶原纤维后,从而失去嗜银性。所以胶原纤维银染色呈阴性而网状纤维则呈阳性,网状纤维的原纤维上包有一层糖蛋白,据称这是导致它有嗜银性的原因。
;4、分布
网状纤维的分布很广泛,常以两种形式存在。一种是以网状结缔组织形式分布,即有网状纤维和网状细胞同时存在。多分布于造血器官和淋巴网状器官,如红骨髓、脾、淋巴结、肝、扁桃体和胸腺,消化管和呼吸道管壁的淋巴组织内,并成为这些器官的网状支架。另一种是以网状纤维单独存在,没有网状细胞伴随,见于上皮的基底膜,还有平滑肌,脂肪细胞,毛细血管和神经纤维都有网状纤维包裹。我们日常所称的网状纤维染色,主要是显示淋巴网状组织的网状纤维,因为这些组织网状纤维的增多或减少,崩解成断裂,都有助于病理组织上的诊断。;; 在这些方法中,他们主要不同点,一是所使用的氧化剂不同,如有些用高锰酸钾氧化,有些用高锰酸钾和硫酸氧化,有些用高碘酸氧化。目的是要增强氧化的效果,使网状纤维的染色加强,背景更为清晰。二是所使用的银氨液不同,如硝酸银氨液,碳酸银氨液,醋酸银氨液以及氢氧化银氨液等。这些都是配位化合物,简称配合物(旧称络合物)。它们都有一共性,即是每种银氨液都处于离子状态,即离解成带有正电荷的Ag(NH3)2+和带有负电荷的N03-、CO3-、CH3C00-、0H-等。一般来说,氧氧化银氨液(又称氢氧化二氨合银液)是银氨液中最易被还原,容易和组织结合的一种,故一般多采用。但该液较不稳定,对光的敏感性强,故配制后容易形成沉淀,不易保存。;;;;;;;;色素;;;;含铁血黄素(hemosiderin);用以显示和证明组织内局部的各种出血性病变: 外伤所致出血 陈旧性病灶 梗死灶的出血带 易出血的血管瘤所致出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