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期楚人艰苦创业精神.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先秦时期楚人艰苦创业精神

先秦时期楚人的艰苦创业精神   [摘 要] 先秦时期,曾被称为蛮夷且地处南疆的楚国,经过楚先人的艰苦奋斗,逐渐由蕞尔小国发展为南疆之王,成为当时国土面积最大且最为富有的强国。在文化上也逐渐步入文明之邦,成为独放异彩的楚文化。纵观楚国史,其实就是一部艰苦创业史。楚人“筚路蓝缕”的民族精神代代相传,深深地融入了楚人的血液之中,成为楚人自强不息、问鼎中原的强大动力 [关键词] 先秦;楚国;艰苦奋斗 [中图分类号] K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129(2016)06-0025-07 西周初年,周成王之时,楚先人熊绎以“举文、武勤劳之后嗣”而被“封以子男之田”,(司马迁:《史记》)居于丹阳,楚国至此开始真正建国。但楚人们过着“筚路篮缕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惟是桃弧、棘矢以共御王事”(洪亮吉:《春秋左传诂》)的生活,仍被中原民族视为“荆蛮”,熊渠自己也曾说过“我蛮夷也”(司马迁:《史记》),因此,连参加周朝诸侯国会盟的资格都没有。然而,不过几百年的时间,楚人经过奋发图强、艰苦奋斗,国力不断增强,疆域不断扩大,“到春秋时期,就能问鼎中原,成为诸侯霸主”[1]。逮至战国,“楚国地方五千余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司马迁:《史记》)饮马黄河,逐鹿中原。楚从立国之初到公元前223年秦灭楚之前,历时约800余年,“由一个方圆不到百里的蕞尔小国发展成为泱泱大国”[2] 7,都是靠楚人艰苦创业发展起来的。因此,作为楚文化精神之一的“筚路蓝缕的艰苦创业精神”在楚国历史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一、荆山一角到南疆之王 周初,楚先祖鬻熊服事文王,到熊绎时才因建功而被“封以子男之田”,建都丹阳。按当时公、侯、伯、子、男五等爵制,楚国实为下等。《史记“楚之祖封于周,号为子男五十里。”(司马迁:《史记》)《礼记“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之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不能五十里者,不合于天子,附于诸侯,曰附庸。”(孙希旦:《礼记集解》)楚国在当时的地位可见一斑。此外,楚灵王时,曾为先王受封之事发出愤激之辞:“昔我先王熊绎,与吕级、王孙牟、燮父、禽父,并事康王,四国皆有分,我独无有。”(洪亮吉:《春秋左传诂》)《楚世家》亦云:“齐、晋、鲁、卫,其封皆受宝器,我独不”。由此可见,同样是受周王室册封的楚,既未在受封时得到周之宝器,更未得到包括军队、职官等在内的一套完整的国家机器。因此,“与其说是受封,不如说是对既成事实的认可”[3] 246。楚国就是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上建立起来的。到熊渠之时,趁中原动乱之机,团结江汉地区的群蛮百濮和大小方国部落,“甚得江汉间民和”,于是“兴兵伐庸、杨粤,至于鄂”。(司马迁:《史记》)占领了“江上楚蛮之地”,并在“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一统观念下,竟提出了“不与中国之号谥”。表明,楚国在熊渠之时就已具备了相当的实力,能够在周王室的权限内寻求自己的道路。然而,与中原姬姓诸国相比,楚国仍没有明显的优势。“若敖■冒至于文、武,土不过同”。(洪亮吉:《春秋左传诂》)杜预注曰:“方百里为一同。”从最初的五十里到百里之地,虽有所增加,但仍是一个落后的小国 楚武王时期,楚国开始了大幅度发展的历程,“正式吹响了楚人北向争霸的号角”[4] 116。楚武王熊通自称尊号,“与随人盟”,并“始开濮地而有之”。(司马迁:《史记》)楚武王大启群蛮,向外开拓,对其相邻小国采取以绝对压倒的优势,咄咄逼人,引起了一些小诸侯国的恐惧。楚武王三十一年(公元前710年),“蔡侯、郑伯会于邓,始惧楚也。”(洪亮吉:《春秋左传诂》)此前即公元前704年,楚武王于沈鹿大会诸侯,小诸侯国迫于压力不得不参加会盟,“楚国最早成为江汉间的霸主国”[5] 91。至文王时,迁都郢,“楚疆,陵江汉间小国,小国皆畏之”,楚“始大”。(司马迁:《史记》)楚国自得申、息之后,以此为基地,打通了前往中原的道路,兵威及于方城之外,“向东可取到淮夷之地,向北可直逼郑、许、雒邑,楚国进可攻,退可守,成为中原的强大威胁”[5] 94。成王之时,“布德施惠,结旧好于诸侯”,于是“楚地千里”,(司马迁:《史记》)“东近汝水,西抵巫山”[4] 116,建立起了楚国的大国声威。楚庄王时,“至洛,观兵于周郊”,并向周王询问“鼎小大轻重”,(司马迁:《史记》)俨然有取代周王朝之意。在孙叔敖等贤臣的辅佐之下,国力与日俱增,最终确立了楚国的霸业。但是,庄王仍不忘记教育国人继承和发扬先君艰苦奋斗的传统,告诫官员“民生在勤,勤则不匮”的道理[4] 116。至此,楚国由方圆不足百里变成楚地千里,成为疆域最为辽阔的诸侯国 然而,“到平王时期,楚国就慢慢走下坡路了”[6] 141,但这并不是说明楚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