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物质养老与文化养老可实践性途径思考
关于物质养老与文化养老的可实践性途径的思考 摘 要:回应走向老龄化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在已无法面对老年社会生存挑战和承担社会文明发展的传统“养儿防老”的家庭养老模式之外,探索“物质养老”与“文化养老”模式,具有非常迫切和现实的意义。本文旨在思考“物质养老”和“文化养老”两种模式的可实践性途径
关健词:老龄化;物质养老;文化养老
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生活的丰富,卫生条件的改善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寿命得以延长,1994年,我国政府发布的新闻表明,我国人均寿命已从35岁增至70岁。寿命的延长体现社会文明的进步促进人们健康水平的提升,但不可避免的,社会老龄化的问题随之而来。按照联合国的传统标准,一个地区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即该地区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超过14%为老年社会
一、物质养老
(一)养老问题中的物质养老模式
生存与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核心问题,研究发展问题,不能离开生存问题,一切事物没有了生存也就没有发展。可以说,人生最根本的需要和工作就是解决生存问题。回到庞大老龄化社会系统里最切身的“养老”问题,“物质养老”或“待遇养老”模式乃有别于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它作为许多发达国家中一个切实有效的养老模式,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并探索和发展其积极的社会支持作用。物质养老指的是政府、社会或家庭为老年人提供的物质赡养、生活照料的社会活动
(二)社会发展现实挑战下的机构养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当国家计划生育的实施后,传统观念下的“养儿防老”的家庭养老模式已渐渐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众所周知,独生子女政策,造成婚姻结合的两个年青人要共同照顾两对老人。在城市里,随着经济条件的好转,许多独生子女婚后独立生活,城市居民出现越来越多的空巢老人家庭;而农村里的许多年青人则选择到城市打工,老家便出现许多留守的老人。据统计,到2010年末,全国城乡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的老年人约3300万,到2015年“十二五”末,将达4000万,占老年人总数的19.5%,他们不同程度地需要专业化护理。而在“十一五”期间,全国近4万个养老机构仅能收养老年人314.9万,远远不能适应我国老年人数,特别是部份失能的老人的年增长量的需要,要实现“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30张”的目标还有相当难度。护理这些老年人的工作需要新的组织形式承担。这样,机构养老体现出其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举办养老机构的可行性层面
尽早研究、尽早科学合理地规划和部署养老计划,建立常态化、长效化工作机制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家庭养老日趋弱化的情势下,养老机构应尽早从多方面进行规划
1、养老机构的举办主体多元化
促进养老机构举办主体的多元化,除了加大国家财政投入,还应鼓励企业、民间组织和个人兴办养老机构,通过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促进养老机构的发展
2、养老机构建立方式多样化
采取公建民营、委托管理、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支持社会组织兴办或者运营的公益性养老机构
3、养老机构的服务层次多面化
从服务的对象来看,当前养老机构主要是为失能、半失能的老年人提供专门服务,重点实现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的紧急救援等功能。而要让养老机构的服务层次多面化,需要拓展不同的服务对象,建立不同类型的养老机构。提供给老年群体有更多可以选择的养老机构
4、其他类型的养老机构
其他类型的养老机构根据自身特点,为不同类型的老年人提供集中照料等服务,为还有自理能力但已经不能胜任做家务的老年人提供相对应的服务机构,如建设以政府为主导的集中养老社区,社区应集养老居住、卫生护理服务、休闲娱乐为一体,有机构服务的家庭生活、有交流沟通的群体空间、有学习追求精神生活的老年社区。如全国在以“居家养老”为主流的基础上已经探索出的几种形式的养老方式,兴办日间“托老所”,互助养老点,“祖孙乐”的养老模式等
二、文化养老
(一)文化养老的出现
唯物主义教引下的社会主义中国,特别强调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精神的关系:“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有重大的推动作用”。显然,从宏观理论到微观局部建设,同样脱离不了上述的理论指导的方向。因此,“养老”不仅是“物质养老”,“养老”还应是“文化养老”。让老年人吃饱穿暖的同时,更要重视他们在文化精神层面的需求。“文化养老”是近年来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和适应老年人口不断增长的需求提出来的,是新时代倡导的一种积极的养老理念。文化养老对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指数、发掘老年人的文化潜能、陶冶老年人的情操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文化养老的内涵
“文化养老”指的是在老年人生活物质保障的基础上提供的一种精神慰藉,使老年人的精神愉悦、身心健康快乐,有积极向上健康的精神追求。具有群体性、互动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