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自救行为中受害人为特异体质情形.docVIP

刍议自救行为中受害人为特异体质情形.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刍议自救行为中受害人为特异体质情形

刍议自救行为中受害人为特异体质的情形   摘 要 法律的学习最重要的是对于其的准确适用,随着社会中各类现象的层出不穷,在刑法的适用问题上难免有争议,本文就我国未予明确规定的自救行为结合遇到特殊体质的受害人出现的新争议,从法学理论上进行界定 关键词 自救行为 私力救济 特殊体质 因果关系 作者简介:王碧云,兰州理工大学法学院2013级知识产权专业;张立洲,兰州理工大学法学院2013级法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D9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5)12-066-02 刑法中规定了罪、责 、刑三方面的问题,并且就当前较为统一的观点认为刑法具有严厉性和最后性的特点,尤其关系到自然人的生命权和健康权,所以对于当前出现的种种社会问题有关刑事问题的探讨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当前在广州白云区发生这样一个案例一超市老板怀疑顾客支付了百元假钞,被疑顾客被追着跑,不知在这种情况下,在追赶、接触过程中,顾客发生猝死,经查,该顾客患有肺心病,造成心肺功能衰竭死亡。最后该老板被判20%的责任,并赔偿16万,在一审中还被判处3年有期徒刑。这样的结果让我们诸多法学人不禁想到我们法律制度中的一些问题是否值得思考和探讨。广泛的社会热议中似乎也反映了很多的社会问题 一、行为人的行为是否属于刑法理论上的自救行为 该案例中笔者认为涉及到我们刑法理论中正当阻却事由的自救行为。按照理论自救行为的定义是,被害人在通过法律程序难以获得救济的情况下,依靠自己的力量救济,这种情况下被害人无罪。自救行为的适用条件在我们国家是有着极其严格的限制。在本案中受害者的不法侵害已经结束,排除了正当防卫的情形。因为当时的紧急情况难以通过法律途径进行救济,所以回复权利具有现实必要性,同时回复权利的手段具有相当性,以及所造成的侵害和所救济的权利具有相当性。从本案来看,确实本案中的当事人老板遇到的情况具有急迫性,等不及采取公力救济,符合我们理论上所讲的自救的构成要件和现实情形,于情于理,老板都应该可以采取一种私力的救济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于是我们认为毫无疑问的是本案中行为人的行为定性为自救行为。虽然自救行为在我国司法制度上处于一种模糊地带,但我们认为在当前法律理论界和司法界是承认自救制度的 二、行为人的行为与特殊体质的受害人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不得不提到的是在报道中,本案的行为人仅仅是使用了轻微的暴力,特殊条件是被害人具有特异的体质。在这种情形下,我们需要深究老板的暴力行为与顾客的死亡结果中是否存在因果关系。我们知道,刑法中具体情形中刑事案件中存在因果关系不意味着要承担刑事责任,但是因果关系对犯罪的定性和定量都有不可小觑的作用,例如故意犯罪的既遂与否、过失犯罪中的成立与否、结果加重犯的成立与否。在本文的后面我们会谈及是否应当定罪问题。我们优先要思考该罪中的因果关系问题,在本案中我们应当适用的是因果关系判定中的条件说(即没有a的存在就没有b的发生,则a是b发生的原因)而不能采用相当说,因为在本案中,被害人的特异体质是在被实施暴力之前就存在的,没有介入因素的存在。由于行为人的实施暴力的行为确实对被害人的死亡产生了现实紧迫的危险,所以行为人的行为属于一种实行行为而不是一种日常生活行为。没有行为人的追赶和暴力行为就没有被害者的出血行为以及最后的死亡,无论施暴者对其特异体质是否有认识都不影响因果关系的存在。所以施暴者实行行为与受害者的死亡的实害行为之间有因果关系,并且因果关系是客观存在的具有客观性,不受人主观意志的转移,所以行为人对受害者的特异体质没有认知,不影响因果关系的成立。然而因果关系的存在不意味着刑事责任的承担。因果关系属于一种客观方面的要件,是否承担刑事责任的问题我们要看其的主观方面是否对受害人的特异体质有认识,预见其有特异体质的属于故意犯罪,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属于过失犯罪,无法预见的属于意外事件。在本案中,由于行为人与受害者之间没有其他任何范围的交集,所以笔者认为,这种情况对于自救行为中的意外事件 三、我国自救行为制度的现状 在司法实践的过程中,寻求公力救济并不是一种便捷高效的方式,特别是在低程度、低危害的前提下,被害人往往不愿寻求程序复杂,效力低下的公力救济,特别是在现如今警力稀缺造成的相对不重视的情形下,寻求公力救济并不一定能保护或及时保护被害人的权益,而在被害人有能力进行自我保护的情况下往往会以自救的行为方式维护自己的权益。但现如今我国刑法尚未将自救行为作为正当化行为之一,仅仅规定了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行为,该行为的定性在刑法典中尚未明确。所以笔者认为,在所实施的自救行为不违反公共道德、不损害公共利益的前提下进行维护自身权益应当是合法合理的,其与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的适用条件应当是基本相同的。目前对于自救行为难以定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