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干情境理论会展文化传播模式解析
基于情境理论的会展文化传播模式解析 摘 要:会展活动不仅是物品、符号的现场展示和具体内容、利益的交流,其设定的社会功能旨在通过营销与沟通实现关系的建构,在增进理解、达成共识的沟通过程中,文化要素不可或缺。从文化传播的角度来看,参与会展活动的多元文化主体如何实现认知调和、避免文化冲突决定了会展目标能否顺利达成。本文从文化研究的角度分析现代会展与文化的关系,借用文化语言学的情境理论来阐释会展沟通过程中的文化传播特征,尝试建构基于文化情境要素的会展传播模型
关键词:会展;文化传播;情境理论
中图分类号:G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06-0080-03
一、现代会展与文化的关系
马克思在《1857-1858年政治经济学手稿》中认为,工业革命以来,社会由人的依赖关系的交往转变为“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交往,人与人的交往以物(商品、货币)为媒介。而会展作为一种以物(商品、服务)为媒介在特定时空内集中性展示与交流活动,是围绕特定主题的、以展馆或会场为主要场所进行的。从19世纪伦敦首届万国工业博览会、巴黎世博会等近现代会展活动伊始,会展的发展史都清晰地显示了如下特征:展会中的“展品逐渐成为公共需求和所谓个人化选择的影像,成为一种社会关系的心理投射。……也体现出了组织者所遵循的思想意识等,凸显出会展精神、理念、价值等方面的内涵。[1]”可以说,会展不仅是展示具象的物品,实质上是进行符号展示与文化沟通,乃至依托城市、国家实力的竞技舞台,其目标在于促进参与各方的理解与共识。因此,我们说会展与文化、与意识形态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从广义上讲,它是一种建立在符号互动基础之上的文化交流与展示活动
而就策略层面来讲,会展沟通过程中也离不开文化要素。作为社会多方参与的集中交流与传播平台,现代会展具有跨地域性和跨文化传播的特征。依托发达的现代交通和媒介,它从传统的静态陈列或单向表述转向多样化、互动式的展示与沟通,旨在增进理解、达成共识。会展中的文化符号既是一种意义载体,又是联结参与各方的“纽带”,营造了有助于意义共享的“语境”。只有实现了价值共享,会展传受双方才有可能达成认知调和、避免文化冲突,会展活动才能实现其目的和效果。“会展活动长期孕育形成的观念文化,即人类的心理结构、审美情趣、思维力式和价值观念,是一种深层次的精神文化。……而这正是文化的核心部分,它直接受到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影响和制约。[2]”
二、现代会展的信息传播本质及文化语境的影响
会展从传播学角度来讲是“以会展为信息交流的媒介,……它的运作过程始终伴以高密度的信息运动,它的活动结果就是信息传播的效果”[3]。现代会展“在交流的层面上,主要涉及的是大众传播这个层面。即信息的发出者与传播者(参展商)使用技术手段,把信息(参展商要传达给观众的信息)传送给信息的接收者(受众)。[4]”在会展活动过程中,观众的期望与意义解读,组织者、传播者的展示与宣传,都是在同一情境中发生的互动。由于传受双方对意义的理解及认知基础有所差异,会展目标能否实现取决于组展方的组织、策划水平和参展方的展示方式、符号加工与选择的合理性等诸多要素。就会展的目标与符号互动过程来看,其实质上就是“一种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会展传播效果是衡量会展规模和影响力的关键指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会展传播重于展会本身。[5]”会展传播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会展传播之拉斯韦尔五“W”传播模式
资料来源:何强.基于传播学视角的会展策略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0.
既然会展旨在实现参与各方的相互理解并促成合作,那么其传播策划活动应着眼于如何促进符号理解与意义共享,其共识的达成取决于沟通所依托的文化“语境”。“语境”(context)传统上是指语言符号的使用环境,是语言学中的基本概念,由波兰籍人类语言学家马林诺夫斯基(B. Malinowski,1884-1942)最早提出,语言学上的“语境”与传播学上的“传播情境”十分接近,这里笔者借用它来分析会展传播的内涵与方式。功能语言学着重研究社会语境(social context)。社会语境包括情景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和文化语境(context of culture)。“情景语境”指常识、交际时间、地点、主题、正式程度和交际参与者之间的关系等情景知识;“文化语境”指一个民族所共有的社会规范、会话规则和文化传统等背景的知识。功能语言学研究的“社会语境”正是传播学关注的“传播情境”,都是指能够直接或间接制约文本的意义生成、影响传播效果的“外部”因素的集合[6]
对具有跨文化、跨地域特征的会展传播来讲,来自不同语境的文化主体间的观念碰撞、文化冲突与融合既是会展交流的主要内容,也是会展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