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自己老窝、掌握养老主动权.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守住自己老窝、掌握养老主动权

守住自己的老窝、掌握养老主动权   前些年,“赡养权”一度是老年人群的维权重点,但近年来的调查显示:“房产权”已经成为老年人维权的第一焦点。俗话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老窝。此话虽然有点俗,却是至理名言。老年人守住自己的老窝真的是太重要了,老年人无论何时一定要有个避寒挡雨的属于自己的家。记住这句话:父母的家永远是子女的家,而子女的家并不一定是父母的家 在我国城市和农村中,由于老年人住房被子女或他人侵占而引发的纠纷呈现明显上升趋势。某市法院的一项统计显示:2014年,在各种侵犯老年人权益的案件中,房产类纠纷已经迅速上升为51.5%,赡养类纠纷则降至7.6%,但后者也往往与住房问题相互关联。这个统计数字大大超过了子女赡养(包括精神赡养)、一般经济纠纷、婚姻、虐待等其他投诉热点而名列第一 有的老人没有看清守住老窝的重要性,在拆迁、买房过程中,将自己的补偿款或购买的房屋产权写在了儿女的名下;也有个别儿女以照顾老人生活为由,让老人把房子卖掉,搬到一起居住,卖房的钱交给个别儿女保管。此后,儿女并未履行当初孝敬老人的承诺,老人再想分开居住,或者想要回房产或房款已不可能,法院也难给予支持,结果,老人处于进退两难十分尴尬的境地 故事一:百万拆迁款让她失去了“老窝” 83岁的齐大妈和老伴儿都是成都某国企的退休职工,多年来,一直住着厂里职工宿舍楼一套三室一厅的房子,房改后按政策办理了产权证。他们的三个子女成家后都有了自己的住房,节假日,儿孙济济一堂,一家人其乐融融 前些年老伴儿去世后,齐大妈独自住着三室一厅,难免有些空落落的孤单和寂寞,懂事的孙子就经常回来陪伴她。由于周围都是一个厂里住了几十年的老邻居和老同事,齐大妈身体也没什么大毛病,每天早晚和邻居老姐妹一起遛弯儿,偶尔打打小麻将,晚上孙子下班就回来了,日子过得也还安稳 2014年,齐大妈家的宿舍区被纳入了成都市的棚户区改造范围,齐大妈获得了百万余元的住房补偿款。齐大妈打算用这笔钱买上一套两居室,剩下的钱就留作自己将来养老用 俗话说:“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齐大妈的小儿子得知母亲拿到了百万元补偿款后,就天天给母亲打电话,游说她别买房了,动员母亲去自己家住。这个小儿子从小深得父母宠爱,长大却不孝敬母亲。如今小儿子主动说:“老妈你都80多岁的人了,以前住的地方都是厂里几十年的老熟人还好,现在拆迁了您独自去买房住,我不放心,就住到我家去吧,将来我给你养老送终。” 齐大妈见小儿子变得懂事了,心里感到很温暖。她考虑自己年龄越来越大,将来总得跟着一个孩子住才行。于是齐大妈同意了小儿子的提议,搬到了小儿子家的别墅里。不久,小儿子以自己的生意急需资金周转为由,“借”走了齐大妈的上百万房款,然后就把她送进了养老院 住不惯养老院的齐大妈想回小儿子家,可他总是推三阻四;齐大妈想要回自己的钱再买房子,已经不可能了。齐大妈真是肠子都悔青了。她常给以前的老邻居打电话哭诉:“没想到啊,拆迁的百万房款却让我连自己的老窝都没有了……” 故事二:她苦苦等待自己的“新房” 与齐大妈原来住在同一工厂宿舍的刘大妈寡居多年,也是年过七旬的老人了。她年轻时婚姻不幸,离婚时两个孩子都没跟她,由孩子父亲和后妈抚养长大。从小没跟母亲一起生活的孩子对刘大妈的感情可想而知,儿子结婚都没通知她,女儿对刘大妈还好点,逢年过节,偶尔也相互走动 身体还算健康的刘大妈一直租住在厂里分配的插间老房里,苦熬了一辈子的她2014年终于盼来了动迁。按照拆迁政策,她租住的半套公房办理了公转私手续后,她可以选择要一套标准的两居室或者货币补偿60多万元自己去买房 开始,刘大妈看好了一套两居室的安置房,虽然房子质量一般,但厨房、卫生间一应俱全,与她原来的老公房相比,已经好多了。但她又听人说,要货币补偿更划算,自己拿着60多万可以买到更好的房子。刘大妈拿不定主意便征求女儿的意见。女儿说:“您岁数大了,一个人住在郊区,我们不方便来看您。您就选货币补偿吧,将来在城里买一套小户型的二手房,大家都方便。”女婿更是积极帮她租房,帮她搬家。让刘大妈把补偿的六七十万房款交给他存到银行理财,说是等房价下跌了再给她买房。心中忐忑的刘大妈听从了女儿、女婿的安排 大半年过去了,刘大妈依然住在条件很差的出租房里。刘大妈的钱被女婿攥着在银行理财,她每次打电话催问女婿什么时候替她买房,回答总是“别着急,再等等看……” 苦了一辈子的刘大妈好容易熬到了改善住房条件的机会,却因为轻信女婿的“建议”,拱手交出了自己的选择权和补偿款,已经70多岁的老人,不知道还要再等多长时间,才能住进属于她自己的新房。刘大妈唯一的希望就是女儿、女婿兑现当初的承诺,还她一个温暖的“老窝” 故事三:老两口后悔住进儿子家 80岁的贺大妈和老伴儿虽说是半路夫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