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易近勤地动与现代修建 ).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平易近勤地动与现代修建 )

民勤地震与古代建筑 ) -------------------------------------------------------------------------------- 民勤地震与古代建筑 我国是具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和与自然灾害的斗争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民勤是河西地区中的一个古老县份。汉武帝平定河西后,设置的武威郡,就在今民勤以北的连古城。查 阅各个封建王朝的“正史”、“官书”和地方志的历史记载,民勤是个地震区;视其近代地震科学研究,民勤地处河西地震活动带。历史上民勤曾发生过多次破坏性地震,对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一定的破坏和损失。由于人们长期与自然灾害作斗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民勤的寺、观、庙宇和民宅庭院古建筑,有一个显明的特征,就是有较高的抗震性能。因此,破坏性地震虽多有发生,但地震带来的破坏程度却是大大减轻了。在今天的科学时代,人们都向四化迈进,我们运用历史中有关地震这一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史料,来探讨民勤的古建筑与地震的关系,以借鉴历史,展望未来,使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更能兴旺发达。 一、民勤历史地震 公元143年10月,东汉汉安末年,河西地区的张掖、武威、民勤发生了7级地震(分析推算)。《后汉书本纪 五行志》载:地震凡有八十次,山谷坼裂,杀害庶民。建康元年正月,凉州都郡六地震,从去年九月以来至四月(四个月)凡百八十日震,山谷坼裂,破坏城市,伤人害物。武威郡城北百八十里(民勤),九至十二月山谷崩裂,城市坍圯,伤毙人畜”。 明成化七年(1471),《成化实录卷》95页载:“闰九月,(民勤)地震,有声如雷”。 《弘治实录卷》载:1497年3月18日,(民勤)地震,有声如雷。 《民勤县志》载:清嘉庆末年,1820年2月22日,地震,有声如雷,自西北来。1905年12月12日“申刻地震,空际鼓炮震天,忽一火球,由南向北自空而坠,酉刻止”。 《甘肃地震研究资料》刊载:1927年5月23日,古浪发生8级大地震。“大地震,波及范围广,破坏程度大,武威、永昌、山丹、张掖、临泽、民勤等县均受灾害。……民勤、武威区大震,民勤地裂冒黑水,坏四乡,民房倒塌数十家,死二人,牲畜甚众”。 《地球物理学报》1959年第四卷第二期刊登:“1954年2月11日,山丹发生7级地震,波及张掖、永昌、民勤,……民勤地震有声,门窗响,人从房内跑出,破旧房屋裂缝”。 1954年7月31日早晨,民勤麻山湖发生7级地震,因震中距县城较远,民勤未造成大的破坏。距县城东北约70公里的珍宝乡、东湖镇,民房略有倒塌,墙普遍裂 缝,但县城以东的湖沟乡至武威县城以东之白塔乡间,虽地裂冒水沙,只有少数老旧民房和畜棚倒塌,一般房屋有些木架拔榫,墙壁倒塌,土墙裂缝较普遍。 从上述历史记载表明:民勤地震,多发生在民勤盆地的边缘,虽地震震级较大,但破坏程度却不是十分严重的。文中提到公元143年10月,民勤在东汉时期的大地震,“城市坍圯”,破坏是很严重的。西汉在民勤北连古城所建的武威郡,在东汉时又南迁民勤以南的(武威城北60里)休屠故城(民勤蔡旗一带),而后才迁到今之武威。郡城的迁移,地震破坏旧城市,也许是因素之一。 二、民勤古建筑 民勤由于它的地理位置,在历史上除汉族建置居住外,也曾是北方少数民族交错驻牧之地。改朝换代,归属各异。从明朝重新建县,移民屯田,置官开渠,民勤又迁来多地震的山西汾河两岸的移民。由于历史的经验,民勤的古建筑与民房院落,造型结构,独具风格,富有民族特点与抗震性能。 1、圣容寺与东岳庙 据《民勤县志》记载:明、清两代城内城外属县政寺、观、庙宇,就有57座,但保护下来的所剩无几,只有圣容寺留存较为完整。圣容寺,位于民勤城西南隅,群体建筑面积约六千多平方米,主体结构为“大雄宝殿”,移建于明成化七年地震之后,大殿面宽五间,深三间,造型雄伟壮观,工艺精湛,高大的虎脊,低矮的屋檐。斗拱密集,基础坚实。形如蒙古包,远处即可眺见,可为一座有较高艺术价值古代建筑。1965年维修时,殿内只有一中柱歪斜而纠正,它历经多次地震却完整无损。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今日信仰佛教的活动场所。 民勤城东南隅,有一东岳庙,修建年代不详,笔者在中学读书时期,由教几何的程得英教师,带领全班学生,在东岳庙现场讲解几何学在建筑上的力学作用。此庙造型奇特,结构紧凑,它的景观殿堂内柱子少,空间大,大梁上面担小梁,再按上由三层五层不等的斗拱,来承担建筑物上部的重量。五百多年经久不坏,俗称“一梁挑八担”。县志载为民勤“内八景”之一。可惜的是建国初期,由于人们对古建筑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之认识不足,因新盖建筑物,以用木料拆除了东岳庙;有幸的是在我国山西的洪洞广胜寺、繁山寺、灵岩寺都是保存完好的同类建筑。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