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重新认识卡特福德翻译理论
重新认识卡特福德翻译理论
重新认识卡特福德翻译理论
林克难
(天津外国语学院英语系 ,天津 300204)
摘 要 :本文探讨了卡特福德理论中关于“意义是无法从一种语言转移到另一种语言中去”的重
要观点。文章认为 ,卡氏的这个观点对于翻译实践有着直接的指导作用 ,但却一直没有引起国内
学界足够的重视。文章提出 ,应该注意引进与传统观点不太一致的国外翻译理论 ,唯此才能推动
中国翻译研究向前发展。
关键词 :卡特福德 ;翻译理论 ;意义
Abstract :This paper expounds an important statement of J . C. Catford’s that meaning cannot be transferred
from one language to another. According to the author , this statement can provide valuable guidance to
translators , but it has been largely ignored in China. It is believed that only by introducing theories that are
dissimilar to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theories can translation studies in China move forward.
Key words :J . C. Catford ; translation theory ; meaning
( )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 - 665x 2001 01 - 0001 - 04
卡特福德翻译理论是在改革开放初期与奈达翻译理论几乎同时引进中国的。据手头资料记载 , 中国
大陆最早引进奈达理论是在 1981 年 2 月 ,林书武先生在当年《国外语言学》杂志第二期上刊登了一篇文章
叫做《奈达的翻译理论介绍》,从而拉开了介绍奈达的序幕 ;而介绍卡特福德翻译理论是在次年九月 ,包振
南先生在 1982 年《外语教学与研究》杂志第三期上发表了《开拓翻译理论研究新途径 ———介绍卡特福德著
翻译的语言学理论 》,于是卡特福德也跟着“登陆”。尽管奈达与卡特福德前脚后跟进入中国 ,但两者
在中国的遭遇却很不一样。奈达一时红的发紫 ,成了中国翻译界家喻户晓的名字 ,而卡特福德理论却在奈
( )
达大红大紫的同时被某人贬为“味同嚼蜡”,还“有些人认为 语言学翻译理论 不值一提 , 因为它研究的是
①
西方人建立在印欧语系的几种语言的对比基础上的 , ‘对汉语翻译没有指导意义’”。如今在中国 ,除了个
别研究生的翻译理论课上还在读卡特福德 ,几乎没有人再对卡特福德以及他的理论表示兴趣 ,而在国外 ,
也有不少人认为卡特福德以及其它的语言学翻译理论已经“过时”。
真是这样么 ? 笔者从多年研读卡特福德理论以及讲授卡氏理论的体会中得出的回答是否定的。
奈达的理论由于研究者众 ,学界对于他的理论已经有了比较透彻的理解 , 自不必赘言。而卡特福德,
由于在中国命运多舛,至今他的理论 ,大多数人仍然是雾中看花 ,不得要领。笔者在多年的研究中发现 ,卡
特福德理论触及到了语言的本质特点 ,当中其实有不少真知灼见。而最为津津有味、永远不会“过时”的是
他对于意义的精辟论断 :“意义在我们看来,是某种语言的特性。始发语有始发语的意义 , 目的语有目的语
的意义。”“认为始发语与目的语文本有着‘一样的意义’的观点 ,或在翻译中发生了“意义转移”的观点是无
②
法成立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2016年研究生招生简章考研招生目录.pdf
- 南京师范大学日语语言文学专业2016年研究生招生简章考研招生目录.pdf
- 20091217-3网络学院统考 真题.doc
- 2015秋冬浙大远程英语在线作业5.docx
- _红楼梦_判词中的修辞格及其英译_李雪红.pdf
- 中考英语知识点复习-交际英语.doc.doc
- 英语歌名的翻译技巧.pdf
- 武汉大学2017年文学院博士专业目录.pdf
- 课堂上的英语交际形式.pdf
- 北京外国语大学2015年夏令营营员选拔程序—北鼎教育.pdf
- 半导体材料性能提升技术突破与应用案例分析报告.docx
- 半导体设备国产化政策支持下的关键技术突破与应用前景报告.docx
- 剧本杀市场2025年区域扩张策略研究报告.docx
- 剧本杀行业2025人才培训体系构建中的市场需求与供给分析.docx
- 剧本杀行业2025年人才培训行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探索.docx
- 剧本杀行业2025年内容创作人才需求报告.docx
- 剧本杀行业2025年区域市场区域剧本市场消费者满意度与市场竞争力研究报告.docx
- 剧本杀市场2025年区域竞争态势下的区域合作策略分析报告.docx
- 剧本杀行业2025人才培训与行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docx
- 剧本杀行业剧本创作人才心理素质培养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