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故乡名胜事迹.txt
家乡名胜古迹.txt
一、 棋子山
棋子山位于陵川县城东 20 公里处的冶头、古郊和侯庄3乡交界地带,海拔1488米,面积25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在95%以上,盛夏气温一般不超过24℃ ,气候凉爽宜人。在南北走向的谋棋岭上,十分奇特而显著地在山的中心部位构成了面积达60000余平方米的天然棋石世界。天然棋石的外观为扁圆形,有一面凸起或二面凸起,大小厚薄与现代围棋棋子相似,颜色基本分褐、白二种,与西汉班固《弈指》一书中对早期围棋“棋石”颜色的的记述“黑黄阴阳分也”极为一致。
棋子山即古箕子山,是商末贵族箕子封地和商亡后箕子的隐居之地,东距殷商古都朝歌 (今河南淇县) 直线距离70余公里。箕子是殷末周初著名的巫学家及“其卜”宗师。据山中仙泽洞碑记和地方志记载,天然棋石所在山峰古称“谋棋岭”、“谋棋山”。当地民间现仍保留有远占“占方”棋类,流传着箕子在该地弈棋的远古传说。现存有占代围棋棋盘的图案,洞畔的苇水村古来流传有“观棋烂柯”的传说。村里的李家祠堂仍塑有李氏先祖观棋烂柯的塑像。
园内以奇峰、怪石、深洞、峡谷称奇,又以独特的天象、气候等称灵。景色天成,引人入胜。是一颗集众多旅游景观资源于一身的璀璨明珠.
陵川县棋子山是一处天然“棋石”的世界,在谋棋岭方圆6万平方公里内,黑白分明的天然“棋石”漫山遍野,俯拾即是,经专家考证初步确定为围棋的起源地。
二、天元初始箕子山(上)
瞻彼淇奥,
绿竹猗猗。
这两句歌谣,来自于约3000年前周初时的《诗经·卫风》之中,翻译成现代白话,大概就是“看那 清清淇水弯弯流过,岸上竹林轻轻摇曳多么婀娜”这样一个意思。
淇水很古。它有两个主要源头,一个在今天晋东南壶关县的桥上大峡谷,另一个则在陵川县的棋子山东麓。陵川棋子山古时又被称作箕子山。传说商被周灭时,殷纣王帝辛的叔叔箕子胥余曾沿淇水西上太行隐居于此,周武王寻访箕子也到过这里。清以前《陵川县志》与《山西通志》中所言“箕子避地憩山中,及武王访以治道,于此纳履焉”,讲的就是此山。箕子山古时,有巨石,石上留有巨人足印,据说这足印也是箕子当年所留。
陵川箕子山有三种东西十分特别。一种是凉爽的气候,酷暑盛夏时节最高气温也从未超过29℃;二是箕子山中有所谓“谋棋岭”,岭上遍布一种圆润光洁、黑白分明、形状酷似围棋的天然棋石;第三,陵川箕子山还有一个极其原始传神的“烂柯”故事。
关于“烂柯”故事和烂柯山,我国许多地方历史上也都见到过,例如浙江衢州、广东肇庆、四川达县、陕西洛川、河南新安和山西武乡等等,其中浙江衢州烂柯山最为有名。但是,就原始和传神而言,以上各地均无法与陵川箕子山相比。
各地的烂柯山及其烂柯故事都与围棋有密切关系,其历史影响在唐宋时一直波及到了朝鲜半岛和日本等地。日本人就习惯将围棋叫作“烂柯”。陵川箕子山的“烂柯”故事也与围棋有着深深的不解之缘,几千年来当地民间传说就以为箕子山的谋棋岭原本即是神仙谋棋处。至今箕子山的仙泽洞中仍保留着一块清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的祈雨碑,碑文里有“邑东有山曰谋棋山”字样,讲的就是这箕子山上的谋棋岭。
箕子山上不但有谋棋岭,而且还有箕子洞。箕子洞中原来有很大一股泉水,泉水西流一直流到近百华里外的丹河之中。“大跃进”时期人们想把泉源开得大一些,就用炸药炸,一下子连洞口保存的石质古棋盘也给炸没了。现在箕子洞的顶壁上还能隐隐约约看到许多灰白色圆点,形状如围棋一般,或者说更像一幅古代星象图。这可能也与箕子有关,因为人们传说箕子当年就是在这洞中与梅伯或是微子下棋的,然而箕子其人在殷商王朝的专职则是观测天象并授时制历。我国先秦经典文献《韩非子》中曾记述过一个小故事,讲商纣王在朝歌(今河南淇县)宫中整日整夜地寻欢作乐,弄得连时辰也搞不清了,问身边的人,谁也说不明白,只好派人去问箕子。为什么问箕子,因为只有箕子懂阴阳四时之事。《尚书》中有所谓《洪范》篇,说的也是周武王请教箕子时箕子大讲天道五行的事情。1400多年前南北朝时范晔写《后汉书》,将天象观测和阴阳卜筮称作“箕子之术”,还是这个道理。
陵川箕子山位于太行山脉南部主峰位置,海拔近1700米。太行山古时又称五行山。《淮南子》一书中有 “武王欲筑宫于五行之山”的记载,这个记载与陵川当地关于周武王寻访箕子于此是相吻合的。古史专家认为 箕子所封之地即“方”,或又称“箕”。又《礼记·王制疏》引《郑志》中话说:“微子箕子,畿内采地之爵,夫畿外治民之君。”也就是说箕子所封的地方应该离京城很近。陵川箕子山距商都(今河南安阳殷墟)和商陪都朝歌的距离均不出70余公里,无疑应属“畿内”范围。当代商周史学家李学勤先生也认为:“从文献看,山西,至少是东南部,本来是商朝王畿的一部分。从文献记载,商朝在这里有几个封国,最主要的是箕子的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