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世纪中期以来国内秦腔研究文献综述
秦腔是我国国内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历经几百年的兴衰变迁,至今仍然活跃在我国的西北地区。作为中国戏剧界的四大声腔之一,秦腔和其它几个声腔比较起来,豪迈、粗犷、刚健而又悲壮苍凉的风格独一无二。正因为如此,乾隆年间晌一在北京吼起,便震惊朝野,广受士大夫和庶民青睐。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究竟它有何等魅力?一直激励着学界试图一层一层揭开它的神秘面纱。有明以来,前代学者一直孜孜不倦的对它进行研究。
??? 近代以来,国内关于秦腔的研究起步较晚,直至20世纪中期才有学者开始研究。最早出现的是20世纪40年代末的《秦腔记闻》,之后出现了《关于秦腔源流的研究》、《秦腔声韵初探》、《秦腔音乐》、《秦腔史稿》等一系列研究著作拉开了二十世纪国内秦腔研究的序幕,根据20世纪中期以来国内学者对秦腔的研究情况,笔者拟把这一时期的秦腔研究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中期到70年末为研究初发期;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为研究密集期。
??? 第一阶段 秦腔研究初发期(1949-1970年代末)
??? 据现存国内秦腔研究文献来看,从20世纪中期到70年代末的几十年间,国内学者对秦腔进行研究的人很少,有学术价值的文章和论著也较少,因此这段时期可以称为研究的初发期。
??? 作为地方剧种的秦腔,一直面临着一个中国戏曲特别是地方戏曲共同面临的问题:“剧业”盛而“剧学”微。直到上世纪中后期,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才有《秦腔记闻》(王绍猷著,易俗社刊本,1949年)、《乐学通论》(范紫东著,西北行政委员会文化局出版,1954年)、《关于秦腔源流的研究》(中国戏剧家协会陕西省分会编,1961年)等秦腔理论研究专著刊行。
??? 同秦腔演艺事业比较起来,这些理论专著出现可谓晚矣,不要说比早期秦腔班社演艺历史晚,就是比西安易俗社成立也要晚四十多年。建国后,随着秦腔理论研究专著的刊行和研究论文的发表,秦腔才开始逐渐引起学界注意。
??? 总的来说,在第一阶段这几十年时间里,虽然国内多家报纸都刊登了有关秦腔的报道,对于秦腔的宣传和推广起到了一定作用,并出现了一些关于秦腔的文章和著作,但大多数是对秦腔内容进行常识性介绍,基本处于描述性阶段,真正从学术理论层面上对秦腔进行研究的论文和文献非常有限,很多领域尚未涉及。
第二阶段 秦腔研究密集期(1980至今)
??? 20世纪80年代,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省区为撰写《戏曲志》对秦腔展开了深入调查,这为秦腔的研究开辟了广阔的天地。20世纪80、90年代以来,随着对秦腔调查工作的进一步深入,涌现出了很多关于秦腔研究的文章和论著,可称为秦腔研究的密集期。这一阶段的文献主要针对秦腔的起源与形成,秦腔的流传与分布,秦腔的声腔、音乐及艺术特色,秦腔的艺人、剧目、剧团,秦腔的传承、保护与发展等问题进行讨论和研究。
??? 一、秦腔的起源与形成
??? 关于秦腔的具体形成时间,目前还没有惟一、确定的结论。
??? 综观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秦腔源流研究的文献,关于秦腔的源流有以下几种观点:
??? 1、先秦说。关于秦腔的源流说,最早可以推及到秦汉以至春秋战国时期。如易俗社编剧范紫东先生曾言“秦腔远绍二南遗音,近挹两汉文化本为温柔敦厚之风,又寓激昂慷慨之气”。[1]
??? 上世纪80年代,仍有学者坚持先秦远源说“现在流行于陕西、甘肃等西北地区的秦腔唱腔,我个人认为是缘于上古西音、秦音和秦声的。历史数千年,中间当然会有许多发展、变化,乃至是很大的变动。但我又坚信,万变不离其宗,西音、秦音和秦声的个性是不至于变丢的……西音、秦音和秦声,起码从唐代迄今变化不会很剧烈”。[2]
??? 2、明代说。如《辞海》“秦腔”条目:“一般认为明中叶以前在陕西、甘肃、山西一代的民歌基础上形成,发展过程中受到昆腔、弋阳腔、青阳腔等剧种的影响。音调激越高亢以梆子按节拍,节奏鲜明,长句基本为七字句,音乐为板腔体。明末清初流传南北各地,对各种剧种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3]
??? 此外还有人认为:“秦腔形成于明中叶成化、弘治、正德年间是比较客观的。”持此观点的有张来斌的论文《从审美特性看秦腔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把戏曲作为综合艺术形式的发展,从哲学思想、文学艺术几个方面考证了秦腔剧种的形成,认为秦腔作为一种高度发展的综合艺术,只能形成于明中叶以后。[4]
??? 3、汉唐说。持这一观点的主要代表是苏育生,在其著作《中国秦腔》中他认为“秦腔声腔起源于唐代变文的诗赞体音乐,秦腔作为一个剧种,广泛吸收唐代梨园艺术以及北杂剧和昆曲的营养……由此可见秦腔的音,也就是唱法,起始于唐代;源于陕西的秦腔声腔,其最早即仿效广泛流行于唐代民间的变文‘偈赞’,即诗赞体,应当说是顺乎自然了”。他还认为“秦腔戏曲文学源于唐代变文诗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5古代诗歌思想感情类别.doc
- 2015央行定调股市这样走.doc
- 2015女孩吉祥好名字大全 (2).doc
- 2015宝宝取名王俊杰名字打分 (2).doc
- 2015届高考语文复习熟语.doc
- 2015年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课程考试卷答案.doc
- 2015年农业项目补贴大全 (2).doc
- 2015年吴姓羊宝宝取名大全.doc
- 2015年国家公务员选词填空.doc
- 2015年宝宝取名吉祥如意名字大全.doc
- 白银区大井子沟建筑用石料矿开采项目报告表.pdf
- 甘肃天鑫热力科技有限公司(省军区供热站)锅炉房建设项目报告表.pdf
- 甘肃天鑫热力科技有限公司(警备区供热站)锅炉房建设项目报告表.pdf
- 景泰县竞诚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年产5万吨石英石改扩建建设项目报告表.doc
-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引大入秦延伸增效景泰生态供水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pdf
- 靖远煤业集团刘化化工有限公司三聚氰胺尾气制硝铵改造利用项目报告书.doc
- 景泰县兴华石膏矿石膏、建筑石料用石灰岩及石英岩开采及加工项目报告表.doc
- 甘肃锐金混凝土有限公司搅拌站、机制砂建设项目报告表.pdf
- 西北矿冶研究院先进金属材料和矿用浮选药剂智能化中试基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pdf
- 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兰州重离子DSA应用项目报告表.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