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谈徐志摩诗歌的艺术魅力
浅谈徐志摩诗歌的艺术魅力
徐志摩的诗能为广大文学爱好者所喜爱,可谓经久不衰,是因其有强大的艺术魅力。其艺术魅力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缘情造文,用心沟通;善于创造艺术“意境”;讲究语言的节感和旋律美;浪漫情怀,丰富想象。基于此,徐志摩的诗歌具有极强的可读性。
一、缘情造文,用“心”沟通
徐志摩诗歌的艺术魅力首先表现为多一些真情实感,少一些矫揉造作。我国古典文艺理论一贯强调:文艺“以情志为本”、“诗缘情”、“为情而造文”。但是很多诗人的确是“为赋新诗强说愁”,矫揉造作。尤其是20年代初期,人们对白话诗的理论探讨还不成熟,那种“虚情假意”的文章便不时地见诸报端。而贯穿徐志摩诗歌的主题思想是:爱祖国、反封建、讲人道。沿着这条主线,诗人饱含激情,“直歌其事”,由此而产生出艺术感染力。例如,人们经常吟诵的《再别康桥》,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诗人接到他的义父印度大诗人泰戈尔的一封信,信中告之他已到达英国。徐志摩连夜起程前往英国期望能再次见到泰戈尔,不料泰戈尔已离开英国。徐志摩曾说,在英国留学的那段时光是他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此次重游,感情激荡。诗人由感而发,诉说了他对英国美好生活的怀念以及对康桥美景的依恋之情。很有名的一首《沙扬娜拉》,许多人常常把它用作朗诵的材料。主要是因为语句的创作即是来源于一个送别场面,诗人有感于日本女子的娇羞、温柔有感而发。徐志摩和陆小曼的婚姻曾遭到当时很多的非议。诗人饱蘸深情之笔描述了他们的相知、相恋及他们和世俗的抗争。
《决断》一首便是当时心情的现实写照。诗人写道:“险 不用说,总得冒 不拼命 哪件事拿得着?”、“走罢,甜 前途不是暗味 多谢天 从此跳出了轮回。”由此表达出顶住世俗压力,追求自由爱情的决心。诗人目睹了齐卢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用口语对白写下了《太平景象》,揭示出当兵人对战争的厌倦和无奈。诗人到朋友家做客,在阶沿上发现一个精神失常的妇人,问明她的经历,满怀同情之心写下《盖上几张油纸》,描绘了下层人民的悲惨生活。同样的还有《叫化活该》、《谁知道》等诗篇。总之,徐志摩的诗之所以具有强大的感染力主要原因是诗人能够缘情而造文,用心去沟通。
二、善于创造艺术“意境”
中国传统文艺理论品评诗词历来讲究“诗情画意”——既需发乎内心的真实性情,又需给景似画的生动物境。这种作者主观情思和客观情物相统一、相交融的情景,在艺术上称之为“意境”。诗人大都善于在诗中创造一种“意境”来形象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而只有艺术造诣相当精深的诗人方能创造“可闻不可见,可睹不可取”的艺术境界。徐志摩即是这样一位诗人,他在很多诗中都重视意境的创造,从而产生很大的感染力。在《雪花的快乐》这首诗中,他把自己比喻成雪花,“翩翩在半空里潇洒。”第一节写道,“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飞扬、飞扬、飞扬”;第二节写道,雪花不去冷寞的幽谷,不去那凄清的山麓,也不去荒衍惆怅,因为“我有我的方向”;第三节写雪花在半空里娟娟地飞舞,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我”——雪花,凭藉身轻盈盈地沾住了爱人的衣襟,贴近她的心胸,并消溶在她柔波似的心胸中。全诗意境清新、深远,通过雪花的飞舞,表明自己认准方向,冲破阻力不断前行的决心,同时表达了对爱人的无限依恋之情,如果没有这种意境的创造,这份感情就很难充分地表达出来。
在《为要寻一颗明星》中“我”骑着一匹扬腿的瞎马,加鞭冲向黑绵绵的夜,为要寻一颗明星。后来累坏了,“累坏了我胯下的牲口”,然而“你那明星还不出现”,最后荒野里倒着一只牲口,黑夜里倒着一具尸首。“这回天上透出了水晶似的光明”。全诗似乎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清晰的画面:一位疲倦的旅人骑着一匹拐腿的瞎马在茫茫的黑夜中踽踽独行,困了,累了,他们都倒下,天边现出了一缕光明。这首诗用最简单的形象,最简单的字句创造了简单、清晰的意境,表现了对理想的追求。理想初现光芒,追求者先已成枯骨:悲观里也显出乐观。如果不通过此意境的创造,诗的主题很难表达清楚。徐志摩的很多诗基本体现这一特色,创造简单,主题复杂,清楚的意境表达完美。
三、讲究语言的节奏感和旋律美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诗歌是社会生活高度集中的形象反映,又是作者丰富感情的结晶,因此,它必须以高度精炼而又形象的语言来表达深广的思想内容。徐志摩在诗歌理论上同闻一多、朱湘等人一起倡导新格律诗,努力探求“新格式与新音节”的发现。新诗格律化提出新诗应具备“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徐志摩的诗最大限度地挖掘并利用白话本身的节奏感,创造出音乐的旋律。所谓“节奏”,即相当于音乐中的节拍。在诗词中, 语音的起伏、高低和升降等特点,决定着音节的疾徐和长短;而把平仄不同的声音有组织地排列起来,使之具有间歇,显示强弱,这就是“节奏”。徐志摩的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