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变质核杂岩的变质变形及构造意义.pdfVIP

庐山变质核杂岩的变质变形及构造意义.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庐山变质核杂岩的变质变形及构造意义.pdf

第 61 卷第4 期 Vo l. 61 No. 4 地质论评 GEOLOGICAL REVIEW 201 5 年 7 月 July 20 1 5 庐山变质核杂岩的变质变形及构造意义 杨机,宋传中,任升楚,李加好,刘攻,黄鹏,王微 合肥工业大学,资调与环境工程学院,合肥,230009 内容提要:庐山出露的变质核杂岩的构造层次具有典型的三层结构,即最上面的未变质沉积盖层、中间韧性流 变层、核部的变质基底,其间分别以上剥离断层和拆离断层为分界线c 上部沉相盖层以脆性变形为主,中间韧性流 变层变形程度不一,但远离拆离带变质变形逐渐减弱,而核部的变质基底以强塑性变形为特征。对变质核杂岩南北 两条地质剖面的分析,得到三个构造层次的岩石变质变形及岩性变化特征。区域动力学分析反映变质核杂岩东部 原拆离带在五里正断层附近2 拆离带中多硅白云母压力计得出的变质压力为O. 6 - 1. 1 GPa; 错石 U-Pb 年龄测试 得到变质核杂岩的隆升时代为早白墓世。 关键词:庐山变质核杂岩;伸展拆离;构造层次;变质变形;多硅白云母压力计;U-Ph 年代学;庐山 20 世纪 70 年代末美国地质学家 P. J. Coney 岩,是扬子板块中生代地壳伸展减薄机制下的典型 等首次提出变质核杂岩的概念以来,变质核杂岩被 构造。 许多人所研究(Davis et al. , 1979 ; Armstrong , 1982 ; 另外,庐山星子群的地层年代及变质作用也是 Coney , 1982 ; Coney et al. , 1984 ;宋鸿林, 1995 ,2002 ; 研究的一个热点。谢国刚等( 1997) 、张海祥等 张进江等, 1998; 崔学军等,2002 ; Davis 等,2002; 李 (2003) 、李中兰等(2007 )、高林志等(2008 )把星子 乃志等,2006; 誓小妮,2012 )。 群归为古元古代,认为其为江南古陆最古老的变质 关于庐山杂岩体是变质核杂岩,还是只是庐山 基底。而其变质时代,大多数人普遍认为区域变质 隆起亦或花岗岩穹窿体,近年来一直受到不少学者 作用的时代为前寒武纪(叶瑛等,1996; 刘丛强等, 的关注。大部分学者认为庐山杂岩体为典型的变质 1999 ;张海祥等, 2003 )。而近年来,关俊朋等 核杂岩,且为中生代地壳伸展减薄机制的构造响应 (2010 )、王继林等(2013 )试图通过精确的年龄数据 (项新葵等,1993 ;尹国胜等, 1996; 张海祥等, 1999 ; 对星子群的形成及变质时代重新厘定。关俊朋等 李武显等,2001 ;崔学军等,2002; 沈晓明等,2008; 李 (2010 )通过对星子群浅粒岩中碎屑错石 U-Pb 年龄 学刚等,2010; 未清波等,2010 )。而这一观点也受到 的测试,将星子群限定于新元古代。王继林等 了不少学者的质疑,毕华等( 1996 , 1997 , 1998) 通过 (2013 )对星子群混合岩浅色体中错石的 U-Pb 定年 对庐山地区的形成、发展及改造的分析,认为庐山地 及石榴二云母片岩中白云母的 Ar-Ar 定年,认为星 区与变质核杂岩的构造有一定差别,只能称为庐山 子群并未经历前寒武纪区域变质事件,而仅在中生 隆起一滑脱构造;关俊朋等( 2010 )、王继林等 代发生了一系列动力变质作用。这一新观点使得我 (2013 )通过错石 U-Pb 年龄得到的星子群中生代变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