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澳大利亚少年吸毒致死背后.
澳大利亚少年吸毒致死背后 布里奇和他的小儿子普利斯顿
9月13日,澳大利亚电视节目《60分钟》报道,2013年,16岁的澳大利亚少年Preston Bridge服用了合成致幻剂后出现飞翔的幻觉,跳楼身亡。他死后,父亲布里奇追溯致幻剂生产商来到中国合肥,以澳大利亚黑帮老大身份“卧底”,暗访合肥的致幻剂供应商。暗访的视频《Undercover-in-China(卧底中国)》在电视台播出,一时掀起轩然大波。该事件中相关致幻剂现象也将海淘时代的全球毒品网络推到风口浪尖。在造成16岁少年的死亡链条上,跨国供应商、对于新型致幻剂的监管困难、欧美泛滥成灾的校园嗑药文化都是不可或缺的环节。正如布里奇所说,“这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澳大利亚父亲跨国“卧底”
布里奇是澳大利亚一个比较成功的生意人,有一个女儿和一个儿子。2013年,布里奇的小儿子普利斯顿Preston Bridge)16岁。他要去另一个城市的高中上学。这一天他还和母亲吻别。当天晚上,他跟一群学生一起开派对庆祝,在派对上,他服用了一些街上买来的合成毒品,叫做25i-NBOMe。随后,他出现了严重的幻觉,觉得自己会飞,从阳台一跃而下。父母再见到他时,他躺在医院的病床上,身上插满管子。两天后,他离开了这个世界
承受丧子之痛的父亲布里奇向澳大利亚政府部门反映无果后,开始在网上跟生产这类物质原料的公司接触。他号称自己是黑帮老大,打算进货。他说,这是一个父亲为了孩子而寻找真相的旅程,自己不能看着别的孩子步儿子的后尘,必须要做点什么
布里奇找到中国合肥的一家致幻剂制造商。他伪装成一个携带巨款急欲采购的毒品贩子,和这家制造商取得了联系。澳大利亚当地电视台的制片人协助他,用眼镜式摄像头偷拍下了一段20分钟的纪录片。制造商的“工作人员”向布里奇介绍各种致幻剂,包括夺去他儿子生命的25i-NBOMe
节目称,在中国,这些合成致幻剂打着“研究用药”的旗号,因此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算非法。而一旦一种致幻剂被法律禁止,就会马上改变化学成分,制造出新的致幻剂逃避法律。实际上,在中国严格的毒品控制之下,“所有只要是用于神经中枢、产生中枢性变化的、非医疗性用途的药,不管其化学结构是什么,都是违法的”
然而,更现实的问题是,近两年,在我国每年新发现的吸毒人员大概有60%至70%都是吸食新型毒品。合成致幻剂最大的危害就是出现幻觉,导致跳楼、暴力等行为。而除了16岁的普利斯顿 海淘时代的毒品网络
从中国到澳大利亚,这类毒品是如何瞒天过海远渡重洋的?
承受丧子之痛的布里奇相当关心这个问题。澳大利亚海关很早就用缉毒犬阻止毒品进入,澳大利亚的缉毒犬还出口到了世界各地。然而发生在布里奇儿子身上的悲剧,让人对致幻剂是否能通过澳大利亚海关发出了疑问
致幻剂中国供应商信誓旦旦表示自己有独特的方法通过澳大利亚海关。首先新型合成致幻剂一般能躲避过缉毒犬的检查,因为它们的训练一般只能覆盖传统毒品的气味。其次供应商在每个致幻剂的包装袋中混入不同的物质,使其有独特味道,最后他们还将小包的致幻剂置入密封的容器中。只要七天,货就会从中国送到澳大利亚“你家门口”。致幻剂供应商甚至保证,就算致幻剂真的被澳大利亚海关查封了,他们可以赔偿买方50%的损失。澳方的回应也揭示了目前体制的相应漏洞。澳大利亚司法部长宣布禁止进口所有合成药品,但合成药品往往伪装成浴盐或其他相似产品入境,缉毒犬也确实很难嗅出合成药品的存在
澳大利亚并不是当下电子商务时代唯一的毒品“包邮”目的地。面对日新月异的合成毒品,各国的计划都没有变化快。在被鉴定为毒品和列为非法之前,新型合成毒品早已借助国际运输网络销往各个地方,成了年轻人聚会上的“新玩法”。合成致幻剂变化太快导致打击困难,法律改变的速度远没有化学合成的速度快。出现一种致幻剂,管制之后,生产商就会改变其化学结构规避法律风险。导致布里奇儿子死亡的就是这样一种新型毒品
这种名为25i-NBOMe的致幻剂,在中国俗称“开心纸”,可以随意买到。但该毒品并没有列入中国国家食药监总局的易制毒化学品名录中,原因在于,任何新型化学物只有在人体试验发现有害后,政府才会研究决定列入管制目录
知识传播迅速、材料易得和法律滞后,有些暂未被禁的新型毒品动辄打着“新药”名义被出售。这种做法都是在打法律时间差。在中国,“开心纸”就打着“研究用药”的旗号在卖。显然,这是毒品管理的迟滞延后,而这又是个世界性难题,新型毒品与毒品管理和司法打击使用毒品之间,常常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对毒品的认定以及对贩卖使用毒品的定罪定刑方面也是难题多多。 全球范围的“慢半拍”
20世纪50年代初期,美国药理学者亨得森提出了一个概念:Designer drugs,指的是那些合成的或在实验室内可制成的,但又是被美国食品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