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的情怀与存在的勇气——略论杜甫的节令诗.pdf

仁者的情怀与存在的勇气——略论杜甫的节令诗.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仁者的情怀与存在的勇气——略论杜甫的节令诗

2010年1月 唐都学刊 Jan.20lO Journal V01.26No.1 第26卷第1期 Tangdu 仁者的情怀与存在的勇气 ——略论杜甫的节令诗 张明强,李寅生 (广西大学文学院,广西南宁530004) 摘要:杜甫节令诗凸显生命意识和淑世情怀,表现在处理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关系上,恰对应于哲学上的作 为自我而存在的勇气和作为部分而存在的勇气,诗人面对人生有限的焦虑和功名难成的恐惧持续追问生命存在的 价值,最终以仁爱和诗歌作为旨归肯定自我。此外杜甫也对传统节令诗的内容加以开拓深化。 关键词:杜甫;勇气;仁爱;节令 中图分类号:1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300(2009)03—0006一04 有超然而独存者也。”[3】(啪’魏晋以降,忧生成了文 一、杜甫节令诗的背景 学创作的常新主题。“年一过往,何可攀援?古人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农耕社会的国家之一, 思秉烛夜游,良有以也。”(曹丕《与吴质书》)感慨时 《尚书》中便有春秋二分的记载,至战国末年《吕氏 不我待,只能以及时行乐增加生命的密度的方式对 春秋》明确提到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四个节气, 抗人生有限的焦虑,因为“焦虑就是有限,它被体验 秦汉之际形成了二十四节气系统。节序更替隐含着 为人自己的有限。””“渤’屈原《离骚》喟叹:“日月忽 时间流逝和人生有限的紧迫感,也牵动着诗人敏感 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 的神经。钟嵘日:“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 之迟暮。”他把忧生与忧世合而为一,熔铸中国历史 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啪’《诗 上第一个伟大诗人的光辉人格,美人迟暮之嗟遂成 经·王风·采葛》云:“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 后世文人士子频繁咀嚼的苦果。生命意识或忧生情 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 怀突出表现在对自我(包括和自然、他人的区别)存 日不见,如三岁兮。”[2](P212-213)这是一首思念情人的 在的追寻和肯定,“在个体的自我肯定中,生命肯定 诗,此诗在叠章咏叹中出现“三月”、“三秋”、“三 着自己或否定着自己。”[4】(哪’美人迟暮正透露了对 岁”等时间绵延的递进词,让我们感受到上古人们 自然生命的悲忧。 的节序感和时间意识。东汉末年的文人有更强烈的 《尚书·泰誓》日:“惟人万物之灵”,自然界演 生命意识,若“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飚尘。”(《古诗十 化变迁,人逐渐从动物世界脱颖而出并形成复杂的 九首》之四)、“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同上之 社会组织,贫富不均、贵贱相异,先贤们纷纷提出自 八)将人生如白驹过隙的短暂表达得淋漓尽致;又 己的见解以改善糟糕的现实状态,把自己看做群体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同上之十五)“人生菲 一分子产生积极参与社会的政治意识和淑世情怀, 金石,岂能长寿考?”(同上之十一)等则带着悲观情 于是忧世精神应运而生。如“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绪思考生死问题,试图从人与自然对比角度自我肯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 定,结果却是“人固有一死”的怅然。正如司马光所 此何人哉!”‘23∽1

文档评论(0)

ldj21532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