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自负、怙恃教化方法与大师长教师亲社会行动的关系
自尊、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关系
中文
在构建和谐社会和关注健康发展的今天,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缺失已成为社会和研究者急需关注的问题。亲社会行为是指自愿做出的可以给别人带来好处并促进与他人形成和谐人际关系的行为。它既有利于建立和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也有利于个体的自我发展。内隐亲社会行为是一种区别于传统外显亲社会行为由过去经验所形成的一种内隐的心理结构,这种心理结构会潜在地、自动地影响个体进行与亲社会有关的判断和行为。
随着亲社会行为认识的逐渐深入,人们意识到亲社会行为是人的本质的一部分,其产生既具有一定的种族遗传性,又受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本研究在亲社会行为研究的最新背景下,采用同伴评定、内隐联想测验(IAT)和自我评价测量方法,来验证亲社会行为的分离效应,考察外显自尊、内隐自尊和父母教养方式对外显、内隐亲社会行为的产生与发展的影响,从而为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培养提供理论意义。
本 HYPERLINK 论文研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研究一,以128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青少年认同的亲社会行为,在利他性亲社会行为、遵规与公益性亲社会行为、关系性亲社会行为、特质性亲社会行为四个维度上,运用同伴评定方法测得外显亲社会行为;采用提名法收集亲社会和非亲社会词汇,用内隐联想测验的方法测得大学生的内隐亲社会行为,来考察亲社会行为的内隐性和分离效应。
研究二,采用Rosenberger自尊量表测验外显自尊;采用自尊内隐联想测验的方法测得内隐自尊,来探究外显、内隐自尊与外显、内隐亲社会行为的关系,外显自尊、内隐自尊与外显亲社会行为之间作用,以及外显自尊、内隐自尊的分离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
研究三,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来测量父亲、母亲教养方式,来考察父亲、母亲教养方式对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影响。
最后,在讨论部分对本研究结果从理论上进行阐释,深入讨论外显、内隐自尊、父母教养方式对亲社会行为影响,并展望亲社会行为未来研究趋势。
研究结论如下:
(1) 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存在内隐性,且不存在性别差异;内隐亲社会行为和外显亲社会行为存在分离效应是两个相对独立的结构。
(2)大学生外显自尊与外显亲社会行为存在显著正相关,与内隐亲社会行为无显著相关;内隐自尊与内隐亲社会行为有显著的正相关;与外显亲社会行为无显著相关。
(3) 外显自尊在内隐自尊与外显的关系性亲社会行为之间起调节作用,具体表现为外显自尊低的个体,内隐自尊越低越容易做出关系性亲社会行为。
(4) 外显自尊、内隐自尊的分离与遵规与公益性、特质性、关系性亲社会行为有显著的正相关,与内隐亲社会行为有非常显著的负相关,表明了外显自尊越高于内隐自尊,个体的遵规与公益性、关系性、特质性亲社会行为越强,外显自尊越高于内隐自尊的个体内隐亲社会行为倾向越低。
(5)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外显亲社会行为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与内隐亲社会行为倾向不存在显著相关。
译文
Nowadays in the times of constructing harmonious society and paying attention to healthy development, the lack of early adolescents prosocial behavior has become an issue which is urgently concerned by society and researchers. Prosocial behavior can be defined as the behavior which is done voluntarily and advantageous to others, promoting to form harmonious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It will be helpful to establish and maintain good society order, but also favorable to individual self-development. Implicit pro-social behavior which is a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 of explicit pro-social behavior derives from the past experience and forms an implicit psychological structure, which automatically and potentially impact individual judgment and behavior related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线性代数3-1、线性方程组.ppt
- 线性代数3-4、线性方程组的解的结构.ppt
- 线性代数5-1、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ppt
- 线性代数4、线性空间.ppt
- 线性代数3-3、线性方程组的解.ppt
- 线性代数2-3、逆矩阵.ppt
- 线性代数6、欧几里得空间.ppt
- 练习十六 一上.doc
- 线性代数3-2、矩阵的秩.ppt
- 线性代数1_4-1.ppt
- 2025年中国楼宇门数据监测报告.docx
- 2025年综合类-中级房地产经济-第十二章房地产开发项目前期策划历年真题摘选带答案(5卷100道合辑.docx
- 2025年中国90°外螺纹弯头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中国卷边筒数据监测报告.docx
- 2025至2030年超细银包铜粉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中国单路VGA双绞线音视频发送器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中国打印标签铜版纸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中国拼装式小箱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docx
- 中国船舶复合材料行业发展分析及投资风险预测分析报告2025-2028版.docx
- 2025年中国防水纸箱数据监测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