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二聚体临床应用新进展`.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D二聚体临床应用新进展`

D二聚体的临床应用新进展   【关键词】D二聚体;纤溶;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446.11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2016.03.025 D二聚体(DDimer,DD) 来源于纤溶酶溶解的交联纤维蛋白特异降解产物,其增高或阳性主要反映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临床上最常见于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1]。近年来,随着对D二聚体生理、病理功能研究的不断深入,D二聚体对于高凝状态、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肾脏疾病、器官移植排斥反应、溶栓治疗、恶性肿瘤等临床应用新拓展被确认,为这些临床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监测及预后评估提供重要的帮助,亦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就D二聚体的检测方法及其临床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D二聚体的检测方法 目前,常用于检测D二聚体的方法主要有胶乳凝集法、ELISA法、胶乳增强型免疫比浊法和胶体金免疫渗透法四种。其中胶乳凝集法主要用于定性或半定量测定D二聚体含量,具有操作简单,检测快速的特点,适用于急诊快速检测,但结果判断主要靠肉眼观察,存在主观差异,不适用于大批量检测[2]。ELISA法则采用双抗体夹心法,其敏感性高,但操作复杂,影响因素较多,不适用于急诊快速检测。目前已有快速ELISA法(VIDASDD),它保持了传统ELISA法高敏感及特异性,极大缩短了检测时间,适用于单个标本的临床检测[3]。但需要VIDAS免疫分析仪,使推广受到限制。胶乳增强型免疫比浊法是通过仪器检测浊度变化,反映血浆中D二聚体的含量,具有检测快速、稳定、灵敏度高的特点。胶体金免疫渗透法操作简便,检测快速,可及时检测单个或成批标本,可定量检测,但对静脉血栓栓塞(VTE)排除诊断的敏感性及阴性预测值相关性均较差[4] 2D二聚体的临床新应用 2.1静脉栓塞的诊断筛查VTE临床表现为深部静脉血栓形成(DVT)以及主要并发症肺栓塞(PE)。诊断DVT的金标准是静脉造影术和肺血管造影术,该法为侵入性操作,费用较高,本身具有引发深静脉栓塞或其他并发症的危险。2010年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的H59P指南指出,在低、中临床危险度峰值时,定量检测D二聚体可用作VTE的排除诊断,阴性的检测结果结合Wells简单病变组正常对照组(PUAP组稳定心绞痛(SAP)组及正常对照组(P   2.7对高龄人群的临床诊断价值老年人血浆D二聚体浓度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其增高原因可能为体内促炎性状态改变,不正常增加的脂质负担,贫血和肥胖等[15]。这些因素降低了D二聚体诊断血栓性疾病的特异性。有研究[16]推荐在VTE监测中,应用年龄相关的D二聚体作为临界值:年龄×10 μg/L。杨勇等人[17]研究发现,以3 mg/L作为D二聚体水平临界值,在高龄下肢骨折患者术后血栓预防中更具临床价值 2.8对妊娠人群的临床诊断意义D二聚体在妊娠时也会出现生理性升高,使D二聚体在排除妊娠妇女静脉血栓的准确性降低。多项研究表明,孕期应使用更高的D二聚体临界值,孕妇静脉血栓诊断的特异性可相应提高[18,19]。国内学者以0.54 mg/dl、1.38 mg/dl、3.78 mg/dl作为国内孕妇妊娠早、中、晚期的临界值,其含量分别为孕前(0.5 mg/dl)的108、2.78、7.56倍,对排除静脉血栓更有应用价值[20] 综上所述,D二聚体作为体内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分子标志物,只要体内有活化的血栓形成及纤维溶解活动,D二聚体都会升高。随着研究不断深入,D二聚体的临床应用将越来越广泛,对协助疾病诊断、病情监测及预后判断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许文荣,王建中.临床血液学检验[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313328. [2]熊志刚,张庆怡.胶乳凝集法和免疫比浊法检测D二聚体结果比较[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2):219220. [3]曾伟宏,肖洪广,曹晓军.胶体金渗滤法与快速ELISA法定量检测D二聚体对比分析[J].广州医药,2013,44(3):1215. [4]周静,孙家瑜,孙加冠,等.五种D二聚体检测方法用于排除可疑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临床评价[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40(6) [5]陈华云,胡晓波.D二聚体定量检测在排除静脉血栓性疾病中的作用――推荐性指南(CLSI H59P)解读[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11,10(2):168171. [6]梁逸仙,叶锦俊,赵丽,等.D二聚体和抗凝血酶联合检测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上的价值[J].血栓与止血学,2015,21(1):2526. [7]Chare RA,Dayal R,Lin SC,et al.Multio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