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式客套、面子与礼仪`
中国式客套、面子与礼仪 中国式客套:一种按照关系确定的行为
美国传教士明恩溥在一百多年前就对中国人的客套勾勒出基本印象:
如果一位批评者想激烈地评判中国人,就必须得意识到一点,如何才能把客套做到家,这不仅在西方国家鲜为人知,而且对他来说,如果自己还没有掌握(客套),那么批评他人可能会很生硬,而且很难产生效果
人们看到,中国人客套的特殊形式一直让来自西方的游客感到惊奇并夹杂着一种无所适从、无从理解的感受。一部分原因应该在于如下所述,人们很少能准确“弄清其概念”,虽然在此期间这方面并无多大改变
客套在中国属于一个伦理范畴,其背后蕴藏着儒家“文明礼仪化行为”的理念,也即,客套是内心修养的外在体现。从伦理学的角度看,这意味着克服以自我为中心以及倾向于以“仁爱”道德来为人处世。考察比较与此相对应的德国“礼仪”概念,由于行使礼仪的“宫廷”目前已消失,所以人们大多将其理解为一种冷淡而友好的行为模式,这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拉近了彼此原本疏远的关系――除非人们希望有意制造出某种距离。然而在最近一段时期,特别是在年轻人当中,“礼仪”被评价为一种“真诚”或不加掩饰的坦率越来越显得有些多余。因此,德国《时代周刊》曾在刊登的《新的鲁莽》文章中写道:“可以将这种肆无忌惮粉饰为一种正直品质的保证”,因为“不讲客套就意味着正直”
此后,客套在我们看来似乎更多是一种负面的伦理的组成部分,这个形容词包含了虚伪。(歌德就曾说过:“谁用德文来说客套话,谁就一定是在说谎。”)另外一些有细微差别的客套含义是:合乎习惯、保持距离(“您”取代“你”)、献殷勤或者道貌岸然,而后者在人人平等时代也完全不再盛行。与此相比可以说,中国式客套并不存在这种意义。中国式客套的基本支柱更多是谦恭,也即贬低自我与抬高他人,而且未顾忌到性别
谦恭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一种派生道德。其既来自儒家也来源于道家。孔子如此说道:“古人的言论不轻易说出口,因为他们以自己的行为跟不上而感到可耻。”(原典:古者言之不出,耻恭之不逮也。《论语》第四章)道家中的谦恭也是曾提及的生存策略中的一部分:枪打出头鸟――谁最先发出声音,就会最先招致危险。《道德经》中写道: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道德经》第二十四章)
类似的还有“持而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道德经》第六十七章)
谦恭在礼仪化的语言与交际形式中得以充分展示,这可能会迷惑一些不明内情的人。比如,一位有名望的专业人士在做报告时会明确表示,自己对要讲述的内容知之甚少、所云肤浅等。最后,演讲者会请求听众不吝赐教。如果西方人只是从字面上去理解,就会出现一种较严重的跨文化方面的误解。大家可以想象,尽管出于谦虚,演讲者的论述还是会令听众惊奇不已。中国人在社交聚会时喜欢打乒乓球。如果人们想再现年轻时的矫健身姿并与中国人一起打球,其拍档则会明确说,自己本来不很灵活,也不太会打球。但千万别相信他的话!尽管如此,他们会竭尽全力以不致让自己出洋相。如果被中国人邀请到家里吃饭,主人会事先抱歉说,自己没有准备什么好吃的,而且完全不会烹调。但随后,丰盛的菜肴摆满了一桌子――这些菜肴甚至在中国餐馆里都几乎难以看到
在熟人之间的客套话中,自己的谦恭是为了表示对对方的格外尊重。人们在询问对方姓氏时习惯称“贵姓”。在回答“我名叫/我姓……”时,一般会说“鄙人叫/免贵姓……”来代替。人们也同样会说到“贵校”“贵国”,称文学作品为“您的大作”,相反,自己的作品则被称作为“拙作”,或是无足轻重的、没水准的、有待改进的作品
瑞典著名汉学家高本汉在写给明恩溥的信中谈到过一则轶事,当然这最多是一个玩笑而非事实,该故事描述了中国式客套有趣而直观的一面:
一位拜访者穿戴整齐地在接待室里等待主人的到来。有只老鼠在阳台上玩耍逗乐,它小心翼翼地将鼻子伸进油壶,由于受到这位不速之客突然到访的惊吓而赶紧开溜。然而老鼠打翻了油壶,并掉在客人身上,溅出的油污将客人的时髦衣裳完全弄脏。当主人进来时,客人的脸因尴尬恼怒而变得通红。在必要的客套寒暄之后,客人开始讲述他的这一不幸经历:“当我来到您漂亮的房间并在您舒适的阳台上坐下时,我不经意间打扰了您尊贵的老鼠,它在逃跑时不小心打翻了您宝贵的油壶,并将油污溅在我便宜、不值一提的衣服上。这就是我为何以这副狼狈模样出现在尊敬的您面前的原因。”
对中国式客套的应对方法是,作为谈话伙伴应尽量不要在意对方的套话式赞美,但对对方的自我贬低要尽量予以拔高。不熟悉内情的西方人简直完全被弄糊涂了。当然,人们熟记客套的基本规则:精心的客套永远不要太过火。也就是说,人们根本不能过分地客套。相比而言,尤其是老年人极为讲究客套。人们对那种自我感觉良好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