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惜字纸信仰习俗在海外的传承与变迁——以新加坡崇文阁为例.pdfVIP

敬惜字纸信仰习俗在海外的传承与变迁——以新加坡崇文阁为例.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敬惜字纸信仰习俗在海外的传承与变迁——以新加坡崇文阁为例.pdf

敬惜字纸信仰习俗在海外的传承与变迁 一一以新加坡崇文阁为例* 李勇 敬惜字纸信仰习俗包含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同时又是一种俗随时变、进入现代社会 影响力迅速消减的文化现象。新加坡华人社会的发展向来深受中国因素的影响,从中华文化海外 传承、发展的角度,运用碑铭和报章新资料,具体讨论以崇文阁为中心的 19 世纪新加坡华人社 会惜字信仰习俗及其对于早期新加坡华人社会发展的文化及社会意义,对于我们了解海外华人的 生存和发展、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承和变迁,具有意义。 关键词:敬惜字纸 崇文阁 新加坡 作者 李勇,历史学博士,华侨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副院长、副教授。 一、前言 敬惜字纸即尊重写有文字的纸张,自明清以降特别是清中后期,敬惜字纸在中国几乎发展成 为一种无处不在的全民性信仰,①在海外华人社会,亦有广泛的流播和影响。② 崇文阁坐落于新加坡直落亚逸街,是→座秀丽的三层八角形中国亭阁样式的建筑。它于 1849 年由侨商领袖陈金声倡建, 1852 年落成,迄今已有 1ω 年余年的悠久历史。不过,令人感 到遗憾的是,对于崇文阁的基本属性问题,学界迄今存在歧义。主流观点认为,崇文闻是新加坡 乃至马来西亚有文献可考的第一间华文学校。笔者近年查阅华文报章资料,发现此种认识与事实 大相径庭,崇文阁实为新加坡华人社会早期敬惜字纸信仰习俗的历史遗迹。 敬惜字纸信仰习俗的形成,受到儒、释、道三教的影响,与道教神明文昌帝君和科举考试关 系密切,有其产生的深刻社会和历史背景,是一种民俗化的宗教信仰,流播甚广。敬惜宁纸包含 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近年来渐为国内学者所关注。本文从中华文化 海外传承与发展的角度,运用碑铭和报章新资料,具体讨论以崇文阁为中心的 19 世纪新加坡华 人社会的情宇信仰习俗及其对于早期新加坡华人社会发展的文化及社会意义。 *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跨海移民海外生存发展典型个案研究 (项目号: lOBSH036) 的阶段性成 果之一;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项目号: 12SKGC-QT12); 华侨大学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费项 目(项目号: 12SKBS214) 。 ① 杨梅: 敬惜字纸信仰论. 四川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q 年第6 期。 ② 苏庆华: 有关敬惜字纸的习俗和碑刻文, 马新华人研究一一苏庆华论文集选 (第二卷) ,吉隆坡: 联营出版(马)有限公司. 2∞9 年,第 219-225 页;刘伯骥: 美国华侨史 ,台北:黎明文化出版社, 1982 年,第405406 页。 .89 . 《世界宗教研究 2013 年第 2 期 二、崇文阁属性辨析 崇文阁学校论观点的提出,起因于 1970 年该阁创建碑铭的发现。在从 19ω 年代末开始 的、对新加坡华文碑铭抢救式搜集和整理工作中,该观点的主要提出者、已故著名侨史专家陈 育路及其助于李业霖发现了重要的《兴建崇文阁碑记》。该碑内载有一段有关崇文阁来历的文字: (崇文阁)于道光己百年兴建,至咸丰圣子年落成,其巍然在上者所以崇祀梓i童帝君 也,其翼然在下者所以为师生讲受也,侧为小亭以备焚化字纸,每岁仲春,济济多士,齐明 盛服以承祭祀,祭毕并送文灰而赴于江,因颜之曰崇文阁。 …..期阁也,背冈峦而面江堵,左连凤寺右接龙门,山川既已毓秀,文运遂卡成亨。从 兹成人小子,读孔孟之书,究洛闲之臭,优柔德性,培养天真,化固阻为丈章,变鄙俗为风 雅,则斯阁之建,其有梓于世道人心者岂鲜浅哉。① 根据上文为师生讲受、读孔孟之书等语,陈氏断定它为新加坡最早的华文学校。在随后 编寨的《新加坡华文碑铭集录 绪言中,他特别提及,侥幸得很,李君于复勘天福宫时, 在偏殿发见了崇文阁碑,这是新加坡的第一间学校,经始于道光二十丸年己西(一八四九) ,在 萃英书院碑铭纪年咸丰十一年辛西(一八六一)之前十二年,并将崇文阁碑铭置于该书九 大类别之一的书院类别之首,从而确定了崇文阁早于萃英书院②作为新加坡第一间华文学 校的地位。③ 1972 年,陈氏进一步撰写《新加坡第一间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